正文 十四、什麼人可以做天下的宰相(2 / 2)

聽了這話,呂公歎息不已。

時代發展到今天,人與人之間的情誼越發不堪了。下屬懷著取利之心,將上司當獵物,邀功、取寵、送往、收受,把人事弄成交易。為何我們身邊時常環繞著這些小道,因為我們所處的層次太低。

劉邦表麵上傲慢無禮,卻內慧有肚量,哪怕在酩酊醉飲,狂言妄語中,事理卻一點就通,馬上省悟,麵對正確的見解,或者默然,或者陳謝請從。沛縣的官吏認為劉邦成不了事,蕭何卻對他另眼相看。劉邦不主動向蕭何要求什麼,蕭何卻給予他很多的關照。司馬遷說,高祖為布衣時,數以吏事護高祖。

劉邦出身市井,行事乖張,骨子裏卻有貴族的氣質,不願從蕭何那裏得到好處,有益於自己的前途。無論艱難困苦,他都懷著一個信念,告訴自己:俯瞰蒼生的青天,無處不在的天道,一定早為他編織了命運,一定不會辜負他的才能和抱負。

小前途或許來自於經營,漢家的基業,卻是天授。

相信天命,堅持人性的光輝,我們心中才會有不熄的火種,照亮人世的滄桑與幽暗。

建漢論功,高祖劉邦為蕭何增加二千戶的封邑,明言就是為了報答這多給的二百錢。

天子也有私恩仇,有恩必報,頗具俠風。

蕭何的見識與眼光,更是博大高遠。早年,秦國禦史到沛縣視察,召喚官吏問話。蕭何論及泗水周邊情勢,頭頭是道,以各項曆史典故作終,為秦國禦史評為第一,朝廷因此征召他入朝侍宦。蕭何堅拒,留在這個小縣。後來,劉邦軍入鹹陽,諸將爭搶金帛財物,蕭何卻搶收律令圖書。楚漢逐鹿,漢具知天下地理形勢戶口強弱,在鬥爭中占盡先機。

古往今來成大事的豪傑,莫不如蕭何一般,能在芸芸眾生中發現卓越的人才,施予雨露,悉心栽培。所謂:顯拔誌士於微末之時,成就功業於千秋之後。

隋唐之交,左驍衛大將軍來護兒“恩禮隆密,朝臣無比”。秦瓊當時隻是小小的親兵長,母親去世,來護兒派人吊唁。眾人十分驚奇,問道:“士兵陣亡和士兵的親人去世,這樣的情形很多,將軍從來沒有過問過,為什麼惟獨對秦瓊格外禮遇呢?”來護兒道:“秦叔寶勇悍無比,有誌氣,有節操,一定飛黃騰達,成就大業,豈能以卑下的態度對待他?”

麵對誘惑,知道什麼該取,什麼不取,是為知止;萍水相逢,知道誰是人才,誰能患難,堪稱知己。

這就是蕭何的本事,我們稱之為宰輔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