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四生
第一章選擇
6月24日的傍晚,不安地坐在電腦屏幕前麵,試了幾次,也沒勇氣輸入準考證號和考生號,生怕出現一個慘不忍睹的數字。可該你經曆的事情,一件都不會讓你逃掉,就在我猶豫的時候,手機短信就發過來了,試了幾次之後,終於下決心按了閱讀鍵。看到那個可憐巴巴的分數,就像是狠狠挨了一個耳光,臉紅到了耳根,把往日的自以為是打得無影無蹤。
還未考試之前,因為我們有的是無數種的可能,,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敗,也許是其它我們想不到的可能,於是我們就忘記了失敗,幻想著自己的成功,等到瓜熟蒂落的時候,迎來一個失敗的結果,我們才開始想到了失敗,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忘記失敗的人,終將會失敗,而時刻記得失敗的人,會離成功越來越近。我癱坐在椅子上想了一個鍾頭,終於想清了這些事情,找到了我失敗的原因。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選擇接下來的路了,是進入社會,上個專科,還是繼續留下來複讀呢。如果進入社會,隻有一張高中畢業證書,要走的冤枉路指定少不了,浪費的時間就不止一年了;如果上專科,以我的分數隻能走省內,聽在省裏上專科的人說,那裏的學風普遍不好,上一個專科,技術不通透,出來了也是白扯;如果複讀,雖然要冒點險,但它也多了一種可能不是。
即使是很多人說大學文憑不值錢,很多人都找不上工作,但不能否認一點,真正上過大學的人比起沒上過大學的人,不僅僅是文憑的高低,還有修養,這是社會大學做不到的。
考慮過了所有的利弊之後,我選擇了再一次去麵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決定了複讀之後,剩下的事情就是選擇學校了,按我的分數能去的學校就沒幾個,並且有的還得交高昂的分數錢,那一刻我才明白了分數的分量。別無選擇,隻能繼續去原來的學校了。7月4日,我到母校去谘詢的時候,差點沒把我的肺氣炸,一個偏遠縣城的私立中學,因為出了一個全縣狀元,考上了一所北方的交通大學,竟然把學費提高到了市立重點的水平,更為可氣的事,明明達線人數隻有不到三十人,他對外宣稱考了六十三人,以此蒙騙家長和學生,增加自己招生的數量。
母校的這種行為,真讓人不齒,可不齒又能怎樣,你連人家的門都進不了,即便你初高中都在那裏度過,人家要在表麵上做出一副公平的樣子。
我當時有一種錯誤的想法,認為我的失利主要原因在於我自己,但學校的原因也是存在的,因為這六年讓我有一種江河日下的感覺。我認為學校的做法是將我們棄之不顧,逃避自己的責任。
後來想了幾天終於想清楚了,當你成功的時候,即便是不相幹的人都願與你分享;當你失敗的時候,即便是有連帶責任的人,也不會與你分擔。關鍵的時刻,能靠住的隻有真正的自己人,學校,不在其列。我也是後來才明白,我的這種想法也錯了。
九千元,什麼樣的概念,一個家庭勞力半年的工資,要交給一個與這麼多錢劃不了等號的學校,性價比太低了,我計劃放棄複讀了。
接下來的時間裏,我都在翻報考指南,對照著查閱各個學校的網站,希望找到一個好的專科。可由於分數這個硬杆杆,幾天下來一個沒找著。難道我隻能去社會大學嗎?
7月6日,老師打來電話說學校出了個照顧本校學生的政策,無論分數,一律按應屆生水平收費。峰回路轉,我的複讀之路終於順利開場。擺在我麵前的最後一個選擇是選文科還是理科。當初分科的時候,雖然文科不錯,但為未來考慮,我決定選理科,學了兩年,學的一塌糊塗。
到底學文還是學理呢?原來帶我的班主任建議學文科,認為憑我的功底,一定能行的。複習班的老師了解了我的數學成績之後不建議我學文科。到底學什麼好呢,搞得我當時心裏都沒底了。因為我剛開始的時候是在理科班的,我又問以前的同學,他們的說法也不一致,就這樣拖到了14日,這個時候,不下最終的決心不行了。牙一咬,心一狠,繼續學理科,最起碼能選擇的路比文科要多,並且也更隨性。
帶著期待,帶著不安,我踏上了複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