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求說,沒有破產的行業,隻有破產的企業——細節造成差距。很多企業並不缺乏好想法與戰略,也不乏好製度,更不乏好員工,但關鍵的挑戰在於如何有效執行!沒有良好的執行,企業很難做到隨機應變,而良好的執行,又必須倚賴於細節的魅力。老子說:“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歐洲也有句諺語:“魔鬼存在於細節之中。”為什麼細節會成為魔鬼的棲身之地呢?
因為人們在工作和生活當中,經常會忽略了細節的存在,從而讓魔鬼有機可乘。有人說,明朝的滅亡就滅亡在袖子尺寸的細節上——那時候漢人的衣服袖子都比較短,在冬天裏和滿人打仗,握兵器的手都凍壞了;而滿人的衣服則都比較寬大,袖子也長,名曰“馬蹄袖”,冬天打仗的時候能夠蓋到手背,很利於野外作戰。企業的生命也存在於細節之中。在我們許多人的觀念裏,創新是始於宏偉的目標、終於備受矚目的結果,而細節反而成了製約創新的“魔鬼”。其實,細節是創新之源,要想創新,就必須要明白“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的道理。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市場中,怎樣才能使企業最終剩下來?可以說答案之一就是在管理的過程中,把握好細節,細節一樣能夠決定企業競爭的成敗。這主要也是由兩個原因造成:其一,對於戰略麵、大方向,角逐者們大都已經非常清楚,很難在這些因素上贏得明顯優勢;其二,現在商業領域已經進入微利時代,大量財力、人力的投入,往往隻為了贏取幾個百分點的利潤,而某一個細節的忽略卻足以讓有限的利潤化為烏有。細節製敗或製勝的例子可謂是舉不勝舉。
日本SONY與JVC在進行錄像帶標準大戰時,雙方技術不相上下,SONY推出錄像機還要早些;兩者的差別僅僅是JVC一盤帶是2小時,SONY一盤帶是1小時,其影響是看一部電影經常需要換一次帶。僅此小小的不便就導致SONY的錄像帶全部被淘汰;上海的地鐵一號線是由德國人設計的,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直到中國人自己設計的二號線投入運營才知道其中有那麼多的細節被二號線忽略了。結果二號線運營成本遠遠高於一號線,似乎至今仍未實現收支平衡;我國前些年澳星發射失敗就是細節問題:在配電器上多了一塊0.15毫米的鋁物質,正是這一點點鋁物質導致澳星爆炸……為什麼美國很多企業家會知道一些十分精確的數字:全國平均每人每天吃幾個漢堡包、幾個雞蛋,每人每天有多少時間花在做飯、吃飯上,因為他們時刻都在密切地關注著他們的消費者,哪怕是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而且,市場的苛求程度往往超乎我們的想象,汰漬洗衣粉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幾年前,寶潔推出汰漬洗衣粉時,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額以驚人的速度向上飆升,可是沒多久,這種勢頭逐漸放緩了。寶潔公司於是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查,在一次小組座談會上,有消費者抱怨汰漬洗衣粉的用量大,當追問是什麼原因時,這位消費者說:“你看廣告中在倒洗衣粉時,倒了那麼長時間,所以,說它洗得幹淨,其實是因為它用得多。算計起來更劃不來。”於是品牌經理趕緊把廣告找來,掐算了一下展示產品部分中倒洗衣粉的時間,一共3秒鍾,而其他洗衣粉廣告中僅為1.5秒……中國傳統產業如中餐、中藥、百貨等,在曆史經驗方麵絕不比美國、日本遜色,這些產業並不需要多少技術創新,其中的管理、技術若逐一分解,也談不上深奧費解,但為什麼產生不了麥當勞、肯德基、沃爾瑪那樣的500強或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