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忬離開浙江之後,浙江又不安寧了。李天寵控製不住局麵,隻好請朝廷另外派人前來,朝廷於是命南京兵部尚書張經為右都禦史,兼兵部侍郎,總督江南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各軍。張經曾做過兩廣總督,頗有威信,為狼土兵所敬服。朝廷決定征狼土兵剿滅倭寇,並且升俞大猷、湯克寬為總兵,歸張經統帥,下令立即平定倭寇。張經慷慨自負,因為狼土兵向來聽從指揮,每次出戰都會拚死效力,就將他們調來,命各省的統兵官,就近駐守,不得擅自行動。本地的將校本來就有很多,張經偏偏要從遠地去調集狼土兵,於是大家彼此觀望,不再效命。那時汪直正帶著倭寇,從北向南,返回到浙江境麵,距省會隻有幾十裏。李天寵據守在省城,束手無策。張經駐紮在嘉興,也不發兵支援,幸好副使阮鶚、僉事王詢拚死防守省城,才算把寇兵擊退。
這時通政司趙文華已經升任工部侍郎,上陳了抵禦倭寇的七件要事,第一條就是請朝廷派官員去祭拜海神。世宗看完,就召嚴嵩來問。趙文華是嚴嵩的義子,嚴嵩哪能不盡力攛掇?就說趙文華對兵事非常嫻熟,不如讓他前去祭祀,乘機督察軍情。世宗準奏,命趙文華南下。趙文華得了這個美差,沿途索賄,恃寵橫行。到了江南,祭祀完畢後,便與張經談論軍務。張經自命為督軍元帥,瞧不起趙文華,趙文華又自恃為欽差大臣,看不慣張經,二人還沒說幾句話,已經是水火難容。
這時,廣西田州土官婦瓦氏帶著幾千狼土兵到達蘇州,張經仍然按兵不動。巡按禦史胡宗憲與趙文華勾結一氣,屢次催促張經發兵,張經拒不答複。等到再三催促,才說永順、保靖兩處的人馬還沒有到齊,等到齊後出發也不遲。趙文華憤怒至極,立即上疏參劾張經,說他的才能足以平寇,隻因身為福建人,與倭寇大多是同鄉,所以徇情不發,錯失戰機。這奏折剛剛遞上去,張經已調齊永順、保靖的兵馬分路並進,水陸夾攻,在石塘灣殺敗倭寇,寇匪向北逃往平望,又碰到總兵俞大猷,不到半個時辰,就死傷了一多半。倭寇隻好轉奔王江涇,又有兩路兵殺到。一路是永順兵,由宣慰使彭冀南帶領;一路是保靖兵,由宣慰使彭藎臣帶領,兩路生力軍如狼似虎,前後夾擊,打得敵寇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統統進入鬼門關。還有一些逃回柘林。四路得勝的大兵一齊追殺,在柘林四麵縱火,亂燒亂砍,大勝而歸。自出師防海以來,這算是第一次戰功。張經大喜,立即上疏告捷。這時候的朝廷,早已接到趙文華的劾奏,世宗正要派人逮捕張經。不料張經的捷報傳來,接著趙文華的捷報也傳了過來,說是狼土兵初至,張經不許他們出戰,由自己與胡宗憲督兵,出戰海上,才有了這場勝利。世宗隻好召嚴相問明。試想一下,這仇人遇著對頭,義兒碰著幹爹,直也變曲,曲也變直,還問他幹什麼?朝旨馬上下令捉拿張經,並將李天寵、湯克寬等人一並拿問。到了京師,任他們如何分辯,硬說他們是冒功誣奏,於是張經、李天寵、湯克寬及楊繼盛等九人,全部死於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