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考慮到楊繼盛是因為參劾仇鸞才被貶官,未免冤枉,於是又召楊繼盛回京,從典史四次遷升,一直升為兵部員外郎。嚴嵩與仇鸞有過節,也因為楊繼盛參劾仇鸞有功,便從中說情,於是楊繼盛又被升為兵部武選司。楊繼盛哪裏知道這些,隻知道感激皇上的恩德,一心想著報國。剛上任一個月,就草擬奏折參劾嚴嵩的罪狀。稿子還沒寫成的時候,妻子張氏進來,問楊繼盛參劾什麼人,楊繼盛憤憤地說道:“除了嚴嵩,還有誰?”張氏委婉地勸他說:“你不用動筆了,之前你參劾仇鸞,幾乎被害死。如今嚴嵩父子權勢遮天,一百個仇鸞都敵不過他,你這不是在老虎頭上搔癢嗎?不但對國家無濟於事,反而身陷禍端,這又是何苦?”楊繼盛說:“我不願意與這奸賊同朝共事,不是他死,就是我亡。”張氏說:“你就是死了也沒什麼好處,還不如辭官!”楊繼盛說:“龍逄、比幹流芳百世,我能跟在古人之後,也知足了。你不要阻攔我!”張氏知道勸不住,隻好含著淚走了出去。楊繼盛繼續起草,從頭到尾,論述了嚴嵩的十大罪狀以及五種作奸犯科的事情,語語痛切,字字嗚咽,堪稱明史上的一篇大奏折。
楊繼盛一直等了十五天,才齋戒沐浴將這奏折遞上。誰知早上呈上奏章,晚上就被捕入獄。原來世宗看了奏折,立即將嚴嵩招來。嚴嵩見裏麵有召景、裕兩位王爺前來作證的話,就啟奏道:“楊繼盛竟敢私自勾結二王,誣陷參劾老臣,請陛下明鑒!”世宗馬上下令逮捕楊繼盛下獄,命法司嚴厲審問主謀。楊繼盛說:“話都是我說的,盡忠也是我一個人的事情,難道一定要有他人主使嗎?”法司又問他為什麼要找兩位王爺作證,楊繼盛又厲聲說道:“滿朝文武都懼怕嚴嵩,除了景、裕兩位王爺,誰敢說話?”法司就不再繼續追問,隻是說他誣蔑大臣,杖責了一百下,交給刑部。刑部尚書何鼇受嚴嵩密囑,想將他杖死,幸虧有郎中史朝賓相救。嚴嵩也確實厲害,竟馬上貶史朝賓為高郵判官。又因為奏折中的事情需要查明,就由嚴世蕃親自寫了辯書,送給兵部武選司郎中周冕,讓他照著樣子抄一遍上奏給朝廷。周冕鐵麵無情,竟然將實情上奏。
這下,朝中大臣都為嚴嵩父子捏一把冷汗。誰知嚴嵩使出各種手段,居然打通關節,傳出聖旨,說周冕捏造事實,朋比為奸,將他下獄削職,並且升嚴世蕃為工部左侍郎。楊繼盛披枷帶鎖,從獄中被帶到朝廷,道旁的人都來圍觀,見楊繼盛身受重刑,紛紛歎息:“楊繼盛是天下的義士,怎麼遭到如此毒手?”又指著枷鎖悄悄地說:“怎麼不把這種刑具,帶在奸相的頭上,反而冤枉好人?”
國子司業王材聽到輿論後,就對嚴嵩說:“人言可畏,相公何不網開一麵,救出楊繼盛,否則遺臭萬年多麼不值。”嚴嵩也有所感悟,慷慨道:“我也可憐他一番忠誠,就替他在皇上麵前求求情,寬恕他一點好了。”嚴嵩和兒子嚴世蕃商議,嚴世蕃說:“不殺掉楊繼盛,怎麼會有寧日?”嚴嵩遲疑了半天,又說:“你也是從一時著想,不管以後的日子。”嚴世蕃建議道:“父親要是決定不下來,就去問問別人。”嚴嵩點頭說道:“你去和胡植、鄢懋卿商量一下。”嚴世蕃領命而去,到鄢懋卿的家裏說明情況。鄢懋卿驚道:“這不是養虎為患嗎?”嚴世蕃說:“我也這麼說,可家父一定要我問問您和胡公,我也不能不到此一行。”鄢懋卿說:“老胡恐怕也不讚成!我去請他前來。”當下就派家人去請胡植。
胡植過來之後,談起楊繼盛的事,也和鄢懋卿一個想法。嚴世蕃便匆匆告別,將二人的話轉告給嚴嵩。嚴嵩說:“既然眾論一致,我也顧不得什麼了。”於是打定主意,要殺楊繼盛。正巧這時倭寇猖獗,趙文華去視察海防部署,與兵部侍郎張經等人有了過節。趙文華嫉賢妒能,誣陷張經等人。於是嚴嵩就任意牽扯,將楊繼盛一並列入,可憐這位赤膽忠心的楊老先生,就這樣在市井之間舍生取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