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使得市場範圍、市場規模和世界生產力獲得前所未有的增長。國際分工的發展和細化,逐漸呈現出以要素優勢為基礎進行國際分工的經濟全球化現象。這不但使國際生產具有新的形式,也為國際貿易格局、國際投資和跨國公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研究內容。

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潛力進行研究,以實證研究結論為依據具體分析投資的階段、應有的規模、產業選擇、區位選擇等方麵的問題,對於我國堅持科學發展觀,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吸收先進技術,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提高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實現我國確立的“十一五”戰略目標,都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書采用實證分析與規範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潛力進行全麵研究分析。全部內容分為以下六個部分:

第1章是導論。本章在說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的基礎上,重點進行了國際直接投資相關理論的梳理,並對現有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相關研究進行總結和評論,隨後對於本書研究的重點問題如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等進行概念和內涵界定,認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潛力是指中國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有雄厚的投資基礎和正確的投資發展方向,並表現出明顯的投資發展趨勢和巨大的投資獲利空間。最後提出本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為下文的具體論述奠定基礎。

第2章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潛力研究的理論新視角。本章是理論論述的重點,是在提出“要素優勢綜合動因假說”基礎上分析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潛力。首先提出要素優勢是當代國際分工的基礎,隨後基於對外直接投資動因提出要素分類和對外直接投資類型,形成“要素優勢綜合動因假說”。要素可分為生產要素、市場要素、政策要素、戰略要素和機遇要素;不同要素優勢組合形成四種基本類型的對外直接投資,即:保持要素優勢型、實現要素優勢型、尋求要素優勢型和培育要素優勢型對外直接投資。假說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適用性,對於深入研究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同時,還論述了要素優勢綜合動因假說發揮作用的條件,包括世界經濟形勢、國家現代工業化水平、政府角色定位、企業經營理念、東道國的綜合要素狀況以及母國與東道國要素組合效率等。

第3章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潛力的基本分析。本章分析指出中國和東道國(地區)能夠提供中國開展對外直接投資的基礎條件,國內外的要素狀況尤其是東道國(地區)的要素優勢,又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確立了投資發展的方向,形成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潛力。

第4章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潛力的實證分析。本章分別從對外投資規模、產業選擇和區位選擇等方麵的潛力進行分析,尋找發展基礎和發展空間。在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的潛力方麵,按照鄧寧的投資發展周期理論進行檢驗,顯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在2005年就已經進入到第三階段,並用人均淨對外投資指標進行驗證,同時得出中國將在人均GDP達到3735美元時進入對外直接投資的第四階段的結論。根據綜合因素法,中國的人均GDP、貿易總額、外彙儲備、彙率和固定資產投資額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呈現出強相關關係,並根據這幾個因素的變動趨勢,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進行科學預測;在產業選擇的潛力方麵,本章綜合運用顯示性投資優勢指數、產業動靜態集聚指數得出中國未來在產業選擇方麵要繼續加強商業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加快發展農林漁業和建築及房地產業,逐漸培育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軟件業,科研技術服務、地質勘探業的投資優勢和競爭優勢,采礦業和製造業要選擇合適的區位進行投資的結論;在區位選擇的潛力方麵,本章運用引力模型,並提出“引力模型反論”,得出雙邊貿易額而非兩國(地區)距離是影響區位選擇最主要的因素。國家(地區)分組表明,中國應加大對亞太組和歐美組的投資力度,發掘非存量組和優勢尋求組的投資潛力,適當引導資金轉移組的投向,同時積極開展與其他國家(地區)的投資與貿易。

第5章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潛力的發揮。這個部分首先從世界經濟、國家和政府、企業等三方麵分析促進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潛力的因素,隨後提出中國要充分協調貿易和投資政策,將“走出去”戰略與我國的能源戰略以及對外援助戰略有效結合,並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中介組織和預警機製,開展集群式對外直接投資,這必將促進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潛力的發揮。

第6章是結論與展望。對本書的主要觀點和不足之處進行總結,並設定未來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