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呈現出兩種趨勢:第一,知識經濟在發達國家率先來臨;第二,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隨著新經濟形態的出現,企業的競爭模式也相應地應該發生變化。其中,一批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將目光從有形資產向無形資產轉移,認為企業真正的投資將不是機器設備,而是知識。把無形的知識“有形化”並有效地利用它,成為現代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在這種形勢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知識管理或智力資本管理。
本書首先分析了國內外企業智力資本管理的現狀,以及智力資本管理中的七個熱點問題:(1)如何管理知識工作者;(2)如何幫助知識工作者迅速找到他們需要的知識;(3)如何將知識工作者個人的知識轉變為組織所擁有的智力資本;(4)如何讓組織知識流動起來;(5)如何讓組織學得更快;(6)如何度量組織的智力資本;(7)誰來管理組織的智力資本。
接著,本書係統地回顧了智力資本管理作為一門學科的整個發展史,主要研究內容、代表人物、智力資本管理的界定和構成等。沒有接觸過智力資本管理的讀者,讀了本章內容後將對智力資本管理會有一個比較清晰、係統的認識。
本書認為,現代企業有效的智力資本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內容:(1)構建有效的信息技術平台,這是實現智力資本管理的基礎;(2)進行有效的人力資本開發和管理,這是智力資本管理的核心;(3)讓知識流動起來,實現知識轉移和共享,隻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企業的智力資本;(4)讓個體所擁有的智力資本轉變為組織所擁有的智力資本,促進組織智力資本增長,使得組織的良性運轉不依賴於某幾個關鍵員工。為此,本書通過實證調研、文獻閱讀和理論探討,構建了智力資本管理的理論框架。並在此理論框架的基礎上,分別對以下問題進行了研究:
1.提出了基於能力的人力資本開發和管理理論框架並分析了具體做法。
2.在知識網絡化的概念基礎上,重點分析了人力網絡和技術網絡、分析了智力資本轉移和共享的模式、企業內部智力資本轉移和共享的途徑,以及外部智力資源轉換為內部智力資本的途徑。
3.圍繞著“個體智力資本向組織智力資本轉換的內部邏輯過程是什麼”和“如何實現轉換”這兩個問題展開,以組織學習理論為基石,構建了個體智力資本、團隊智力資本和組織智力資本三者之間的資本轉換模型,並提出了四階段資本轉換過程。這四個階段不斷循環進行,組織智力資本、個體智力資本和團隊智力資本不斷提高。目前我國企業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資本轉換途徑:個體智力資本向組織智力資本轉換、團隊智力資本向組織智力資本轉換,以及共創型智力資本向組織智力資本轉換。通過典型案例,本章分析了每種智力資本轉換途徑的特點、阻礙因素、轉換機製以及實現轉換的組織保證,最後歸納出了各種轉換途徑的基本特征。
4.在對已有的智力資本度量文獻進行綜述的基礎上,構建了組織智力資本評價體係。
5.圍繞著“組織智力資本增長的內在邏輯過程是什麼”這個問題展開,分析了組織智力資本增長,尤其是突變型組織智力資本增長的內在機理。技術變革和管理變革是突變型組織智力資本增長的兩種主要方式。
本章首先討論了以戰略為指導、麵向市場的突變型組織智力資本增長的一般框架,然後通過分析四個典型案例,歸納出了技術變革主導型和管理變革主導型的突變式組織智力資本增長的主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