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最昂貴的不是一頓午餐,而是一起吃午餐的人的思想,與巴菲特進行正麵的溝通和交流,本身就是與巴菲特投資思想的正麵接觸,而他的投資思想是在過去幾十年時間裏通過實踐檢驗的,獲取正確的投資思想,永遠是每一個投資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它能讓你在資本市場上永遠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卻又總是高唱凱歌。
天價午餐雖貴,但是,貴在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思想的火花迸發出閃耀的光芒,讓投資者在之後的資本之旅中認清方向,從而獲得巨大的收獲,這才是天價午餐的本質,也是人們爭先恐後要與巴菲特相見的根本原因。
我們很難獲得與巴菲特本人交流的機會,但是,不要忘記與身邊的投資高手們去交流,他們身上的經驗和教訓都是十分寶貴的財富,在他們身上學習,並從他們那裏汲取營養,是每一個初涉資本市場的投資人應該努力去做到的,閉門造車,班門弄斧,隻會讓自己的財產蒙受損失。
小人物的餐桌
每到中午時分,在紐約的華爾街街頭,那些金融界的巨頭和時尚界的白領們,總是會西裝革履的在午餐時間出現在街頭形形色色的牛排店,他們很享受這樣的午餐時間。也有一些人來到牛排店,並不是為了吃飯,他們隻是為了與自己的對手或者合作夥伴進行短暫的休息,然後接著開始進行漫長的談判。
這些華爾街的精英們在離開會議場,私下裏接觸的時候,發現對方並不像會場上那樣嚴肅,一來二去,推心置腹,那些在會議室裏無法達成的共識反而在這裏輕鬆的達成了一致。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一點後,華爾街上的牛排店反而成了頗受人們歡迎的談判場所,因為這裏能夠提供更加輕鬆的氛圍。
有些人看上去十分不起眼,他們穿著普普通通的衣服,開著普普通通的車,可是當他們坐在牛排店裏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正在商談的卻是成百上千萬的合同,有的合同份額甚至高達上億美元。當他們通過漫長的討價還價,從牛排店裏走出的時候,整個華爾街都有可能為之一振。除此之外,一些讓美國投資者敏感的決策,也可能就是在這樣普通的牛排店裏製定出來,久而久之,人們將華爾街的牛排店稱之為“權利之屋”。
艾倫·斯蒂爾曼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1977年他來到華爾街的時候,並沒有想過成為這裏的統治者,他隻是在華爾街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投資了一家牛排店,與那些動輒上億的投資相比,斯蒂爾曼的投資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牛排店開張的時候,斯蒂爾曼甚至還沒有為它想好名字,於是他從自己長長的電話通訊錄上隨便摘取了兩個人的名字,“史密斯與沃倫斯基”就這樣誕生了。
斯蒂爾曼知道,在華爾街混生活一定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因此,盡管這裏隻有一家牛排店,但是斯蒂爾曼依然不敢怠慢。這個小人物總是將牛排店的每一件小事做好,他用是美國農業部核準的最高級別牛肉,切肉的時候也自己親自操作,因為這樣可以保護牛肉的自然紋理,使它吃起來更加的細嫩鮮美。沒多久,這個小人物的牛排店就引起人們的注意,顧客絡繹不絕。
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的時候,華爾街上已經遍布各種牛排店,但是“史密斯與沃倫斯基”牛排店因為自己獨特的美味依然深受華爾街的人們所寵愛,而這個時候,斯蒂爾曼已經不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了,他的生意已經發展到芝加哥、拉斯韋加斯、賓夕法尼亞、邁阿密海灘等地,不僅如此,他的牛排還得到了國家級的獎項,比如“北美傑出餐館獎”。
巴菲特是“史密斯與沃倫斯基”牛排店的忠實用戶,他在選擇慈善午宴的餐廳時,幾乎不加猶豫地選擇了這裏。斯蒂爾曼為此感到莫大的榮幸,他不僅不向巴菲特收取用餐費,相反,在每年的巴菲特午宴時間,他都會向巴菲特捐助一萬美元用於慈善事業。
常年摸爬滾打在華爾街的斯蒂爾曼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本分,當來來往往的客戶們在華爾街或得意、或沮喪的時候,他並沒有把自己的資金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資本市場中,而是仍然兢兢業業的打理著自己的牛排店,將自己的資金投入到牛排店的管理和生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