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習俗規則
戴首飾時,習俗上的規則是遵守習俗。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佩戴首飾的習慣做法多有不同。對此一是要了解,二是要尊重。戴首飾不講習俗,萬萬是行不通的。
3.質地規則
戴首飾時,質地上的規則是爭取同質。若同時佩戴兩件或兩件以上首飾,應使其質地相同。戴鑲嵌首飾時,應使其被鑲嵌物質地一致,托架也應力求一致。這樣作的長處,是能令其總體上顯得協調一致。另外還須注意,高檔飾物,尤其是珠寶首飾,多適用於隆重的社交場合,不適合在工作、休閑時佩戴。
4.體型規則
戴首飾時,體型上的規則是要使首飾為自己的體型揚長避短。選擇首飾時,應充分正視自身的形體特色,努力使首飾的佩戴為自己揚長避短。避短是其中的重點,揚長則須適時而定。
5.身份規則
戴首飾時,身份上的規則是要令其符合身份。選戴首飾時,不僅要照顧個人愛好,更應當使之服從於本人身份,要與自己的性別、年齡、職業、工作環境保持大體一致,而不宜使之相去甚遠。
6.色彩規則
戴首飾時色彩的規則是力求同色。若同時佩戴兩件或兩件以上首飾,應使其色彩一致。戴鑲嵌首飾時,應使其主色調保持一致。千萬不要使所戴的幾種首飾色彩斑斕,把佩戴者打扮得像一棵“聖誕樹”。
7.數量規則
戴首飾時數量上的規則是以少為佳。在必要時,可以一件首飾也不必佩戴。若有意同時佩戴多種首飾,其上限一般為三,即不應當在總量上超過三種。除耳環、手鐲外,最好不要使用佩戴的同類首飾超過一件,但婚禮中的新娘可以例外。
8.季節規則
戴首飾時,季節上的規則是所戴首飾應與季節相吻合。一般而言,季節不同,所戴首飾也應不同。金色、深色首飾適於冷季佩戴,銀色、豔色首飾則適合暖季佩戴。
要體現自己的交談禮儀
在商務場合中,無論是推銷、談判、協商還是一般交際,都要通過交談來打動別人,善於交談的人,生意場上順利,交際場上得心應手。但一定要注意交談禮儀,如果不注重禮儀,即使口才再好,也會大打折扣。交談體現著人的禮儀修養,好的交談不僅是語言的流露,也是禮節的顯現。因此,與人交談時應注意文明禮貌。在商務和社交場合中,要體現自己的交談禮儀,可以從以下幾方麵把握:
1.表情要自然,語氣要和藹、親切
不論與誰交談都應平等相待。與客戶交談應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和晚輩、下級交談,不要態度傲慢、居高臨下;對上級、長輩交談不要卑躬屈膝、低聲下氣。為了表達某些內容,可以適當做一些手勢,但動作不宜過大,不要手舞足蹈,更不要用手指著對方講話。
2.與對方交談的距離要適度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在一次談判結束後的雞尾酒會上,一位日本談判代表端著一杯雞尾酒和美國談判代表在隨意閑談著,日本人老喜歡貼近著跟美國人說話,所以身體不自覺地向著美國人移去,而美國人卻不喜歡人家靠著他說話,於是也就不自覺地往後退,就這樣一個往前移,一個往後退,結果就變成了日本人追著美國人在大廳裏轉圈子,這個故事盡管有點誇張,但是說明談話的距離是很重要的,而且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談話距離。
說話通常是為了與別人溝通思想,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當然必須注意說話的內容,其次也必須注意說話時聲音的輕重,使對話者能夠聽明白。這樣在說話時必須注意保持與對話者的距離。說話時與人保持適當距離也並非完全出於考慮對方能否聽清自己的說話,另外還存在一個怎樣才更合乎禮貌的問題。
從禮儀上說,說話時與對方離得過遠,會使對話者誤認為你不願向他表示友好和親近,這顯然是失禮的。然而如果在較近的距離和人交談,稍有不慎就會把口沫濺在別人臉上,這是最令人討厭的。有些人,因為有湊近和別人交談的習慣,又明知別人顧忌被自己的口沫濺到,於是先知趣地用手掩住自己的口。這樣做形同“交頭接耳”,樣子難看也不夠大方。因此從禮儀角度來講一般保持一兩個人的距離最為適合。這樣做,既讓對方感到有種親切的氣氛,同時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在常人的主觀感受上,這也是最舒服的。
3.談和諧愉快的話題
交談是雙方信息的交流過程,隻有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出現時,才預示著談話正趨向成功。因此,談話應避免以自我為話題中心,自以為是,滔滔不絕,借題發揮,炫耀自己,忽視他人。談話中應隨時注意對方的反應,觀察對方的表情、姿態,以判斷其對談話的關注程度,並經常征詢對方的意見。一旦發現對方對話題不感興趣,應立即調整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