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初,萬佛之始,曾有一位名叫喬達摩·悉達多的刑場執法者,一生斬人無數,可刀下的亡魂卻一直困擾著他。年過半百的他,未曾睡過一覺安穩。因於心中愧疚,不願再犯殺戮,拋妻棄子,脫離塵世,隱於山林之間。一日觀盡三生,自悟佛法,終擺脫心魔,洗除罪孽,修煉成佛,庇佑人間,以求蒼生太平。
他便是世人口中的佛祖,薄伽梵世尊,法號釋迦牟尼。可佛祖自知罪孽深重,因果纏障,在創立佛教,寫下《佛經》後便自斷此生,西歸極樂。
傳聞《佛經》乃是由佛祖親自撰寫,一共有三部,分別是《般若菩提經》,《法盡如來經》,《緣生無量經》。這三部佛門經典著作記載佛祖一生的思想,理念,武學,對佛門後世影響至深。可卻不知弟子在整理《佛經》時,遺漏了第四部最為重要的《佛陀七難經》。
佛祖曾連續做過七個夢,預言人間將會經曆七個劫難,顛覆三界,最終走向末世。此乃佛陀七難由來,今天的故事要從人間最強盛的中原神州說起:
道,拂掌乾坤,縱橫分陰陽。
儒,心懷天下,仁義正十方。
佛,慈悲為念,明鏡渡蒼生。
邪,百嬰靈芝,一意禍神州。
神宗十一年,暮雪皚皚,楚天遼闊,夕陽殘照,十裏寒霜,百裏嬰啼,千裏河山,萬裏雪飄,神州落雪了,落雪了。穢氣沉沉,天地不語,邪遍神州,鮮紅的刀口,深陷的胸膛,隻聞雙親哭泣,聲聲哀,聲聲落......
素來,中原神州武力鼎盛,百家爭輝,因陰陽家,縱橫家心懷鬼胎,為統神州發動叛亂,期間兵荒馬亂,哀鴻遍野,百姓民不聊生,直到儒道佛三教合力平息陰陽縱橫兩家叛亂。十年間,神州奉行三教並行,烽火不再,中原百姓安居樂業。近來,邪教逆黨殘害百名嬰兒挖取心髒,神州降雪,百姓怨聲載道,這背後究竟有何陰謀?是邪魔亂世,是蒼生入難,以儒道佛為首神州三教又將如何化解危機?
長安城本是人間繁華,車如流水馬如龍,自百嬰慘案,人心惶惶,街上不見孩童嬉戲,一片蕭條,邪教肆虐,隻聞鳴冤擊鼓,聯名上書三教,請除神州禍患。
重陽山,地起三千丈,雲蒸霧留,紫氣氤氳,玄妙莫測,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令人歎為觀止。山上尊道宮坐落,道門根據聖地,雲煙嫋嫋,玉爐焚香,仙風縈繞。宮內張天師祖師聖象威嚴而立,道門理事三清四禦,五老六司,及眾弟子井然有序,嚴肅以候。凝眉間,迎來一身道骨仙風傲長空,“尊道貴德,天人合一,貴生濟世。”掌門南鄉子騰雲駕霧而落,鬢鬢霜華,頭戴仙冠,手撫仙塵道拂塵,緩緩踏入,一步一沉,深邃的雙眼,城府之深,不容窺見,年過花甲,卻是仙風更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青衫道衣,琵琶袖,白玉琴,圓潤的天庭,處世不驚塵,副掌門三清境緊隨其後。
南鄉子緩緩坐下,先掃視四周,輕拂白須,一問宮內眾弟子:“天有道,地有道,何為道,為何道?”短短數語,卻見眾人低頭沉思,一片靜默無言。南鄉子見狀,把視線轉向得意門生三清境,說道:“道門人才濟濟,何來謙讓之禮,副掌門,你覺得?”
眨眼之間,三清境思緒已成,對曰:“弟子不才,鬥膽一答。大道本無形,而生天地;大道本無情,而行日月;大道本無名,而養萬物;得道者,位列仙門,神遊三界,與世長存。”
南鄉子悲然一歎,繼續問道:“得道者得長生,所以世人拜道教門下,祈求長生不老。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老病死乃自然天道,誰又可違背?”
沒想到三清境笑曰:“天都地府掌控人間生死,隻要積德行善,功德圓滿,大道方成,他日踏入天門,天命可違。”
“好一句天命可違,果真年少輕狂。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冥冥之中,皆有定數,行善積德,守護蒼生是我們道心所向。如今天下大亂,百嬰被害邪當道,十年安寧今朝破,道門乃神州三教之首,誅邪勢在必行。”隨後南鄉子起身而立,舉起手中拂塵,誓除邪魔。此時,卻見三清境湊前,竊竊私語:“掌門,邪教旁門邪術繁多,恐非道門一己之力能夠解決。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神州之禍,三教之責,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勸掌門慎重,從長計議,方屬完全之策。”
南鄉子聽完思索片刻,神情一轉,已曉其中之理,便對眾弟子說道:“神州有難,三教本該同心協力,派人傳令儒佛兩教,三日後道門望仙台共議對策。”隨即派人前往儒佛兩門傳訊。
“掌門英明,我亦會在此期間監視邪教動向。”三清境大聲說道,講完便匆匆離去。
南鄉子眼神一凝,麵向眾人,沉聲一起:“道之所在,邪魔不勝;道心所向,邪魔不存。”鏗鏘激昂的聲音,回響尊道宮內,鼓舞在場人心。隨後道門眾弟子齊喊:“尊道貴德,貴生濟世;尊道貴德,貴生濟世。”
此時,道門理事五老星君卻在一旁與六司命,四禦天兩名好友偷偷議論:“道門實力雄厚,區區邪教何足為懼,以道門一己之力拿下邪教,不僅名揚四海,更可彰顯道門守護蒼生的決心。三清境真是不識時務。”
六司命看五老星君一臉不滿,上前安撫道:“你是道門創教元老,費盡畢生心血卻隻得理事之職,三清境年少便登副掌門之位,我們理解你的不滿。但是一切以大局為重,道門跟邪教硬打,即使贏了,會犧牲多少弟子?”
四禦天也闡明道理,幫忙勸阻:“三清境雖然年齡尚小,可他天賦過人,精通諸子百家絕學,不經智謀無雙,更得白玉琴相助,武學造詣今非昔比,副掌門之位,實至名歸。何況三教合力,能把傷亡減至最小。不以一已之私,害了眾生之命。”
五老星君聽完,心頭一涼,用布滿皺紋手整理了滿頭白發,獨自悄悄離去,不顧兩名好友後麵叫喊。
“好一句天賦過人,實至名歸,好一句一己之私,眾人之命。我為道門奉獻一生,忠心耿耿,鞠躬盡瘁,任勞任怨,無功也有苦,卻比不過一個......也許天賦,注定了我此生平庸。可笑,可笑……”五老星君獨自茫遊街頭,腳步停留在客棧前,叫了小二,點了幾碟菜,酒過三巡,愁入六腑,朦朧中依稀聽聞客棧外喧囂夾雜哭泣哀愁,抬頭眯著醉眼,仿佛又不是哪家孩子被邪教挖去了心髒,真是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