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一個富豪便往往需要任用不同的人才……李嘉誠用人之道,顯然超卓。
如果他一直隻任用元老重臣,長實的發展會不如今天壯大。
“長實在80年代得以急速擴展及壯大,股價由1984年的6元,升到90元(相當於舊價),和李嘉誠不斷提拔年青得力的左右手實在大有關係。
”
元老重臣經驗豐富,老成持重,但拙於開拓,缺乏闖勁。
事業處於上升期,則需要勇於開拓。
企業越來越大,就需要科學管理,就需要專才。
如果說,創業發動需要忠心耿耿、同甘共苦,隨著事業擴展,單憑這些便很不夠了。
這時候,十分需要青年人的闖勁。
哪怕是跌幾次跟鬥,走一些彎路,隻要吸取教訓,始終進取,就能成功。
3.善於指揮
與霍建寧任同等高職的少壯派,有一位叫周年茂的青年才俊。
周年茂的父親是長江的元老周千和。
周年茂還在學生時代,李嘉誠就把他作為長實未來的專業人才培養,與其父一道送他赴英專修法律。
周年茂回港即進長實,李嘉誠指定他為公司發言人。
兩年後的1983年即被選為長實董事,1985年後與其父周千和一道被升為董事副總經理。
周年茂任此要職的年齡比霍建寧還小,才30出頭。
有人說周年茂一帆風順、飛黃騰達,是得其父的蔭庇——李嘉誠是個很念舊的主人,為感謝老臣子的犬馬之勞,故而愛屋及烏。
周年茂的“高升”,不能說與李嘉誠的關照毫無關係。
但最主要的,仍是周年茂的實力。
據長實的職員說:“講那樣話的人,實在不了解我們老板。
對碌碌無為之人,管他三親六戚,老板一個都不要。
年茂年紀雖輕,可是個有本事的青年呀!”
周年茂任副總經理,是頂移居加拿大的盛頌聲的缺——負責長實係的地產發展。
茶果嶺麗港城、藍田彙景花園、鴨利洲海奕半島、天水圍的嘉湖花園等大型住宅屋村發展,都是周年茂具體策劃落實的。
周年茂肩負的責任比盛頌聲還大。
他不負眾望,得到公司上下“雛鳳清於老鳳聲”的好評。
長實參與政府官地的拍賣,原本由李嘉誠一手包攬,現在同行和記者常能見著的長實代表,是一張文質彬彬的年輕麵孔——周年茂。
周年茂外貌像書生,卻有大將風範,臨陣不亂。
該競該棄,都能較好地把握分寸,令李嘉誠感到放心。
長實的地產發展有周年茂,財務策劃有霍建寧,樓宇銷售則有女將洪小蓮。
在長實的初期,這些工作全由李嘉誠“一腳踢”(一手包攬)。
現在,李嘉誠的領導角色,由管事型變成管人型。
正如商場戰場流行的一句話:“指揮千人不如指揮百人,指揮百人不如指揮十人,指揮十人不如指揮一人。
”指揮一人,就是抓某一部門的主要負責人。
當然,對集團的重大決策與事務,李嘉誠仍得親自出馬。
從這裏看出,李嘉誠確實很念舊,以至愛屋及烏。
但更重要的是他尊重及任用賢能。
假如周年茂隻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那麼,李嘉誠要答謝周千和的方法有許多許多,簡單地說,可以送他一筆錢。
但絕不可能拿自己的事業作兒戲。
李嘉誠讓俊彥輔佐大業,得以從事無巨細一把抓的初級階段解放出來,將精力專注於更大的事業上。
“指揮一人”的觀念是上乘的法則,李嘉誠就這樣實踐。
4.不惜代價抓住人才
馬世民是英國人。
1966年,馬世民來到英殖民地香港,進入最負盛名的怡和洋行工作,一幹就是14年,深得怡和器重。
70年代末的一天,馬世民代表怡和貿易來長實推銷冷氣機,希望長實在未來的大廈建築中,采用怡和經銷的冷氣係統。
他竭力要見李嘉誠,李嘉誠並不過問這一類“小事”,還是同意會見這位倔強的“鬼佬”經理。
這次會麵,彼此都留下深刻印象。
馬世民自我評價說:“目前來說,我的能力和經驗還有待於邊幹邊學。
但香港是這樣,隻要你拿出真本事來做生意,你就會學得很快。
”馬世民還說:“我屬龍,用你們中國人的話說,是龍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