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不知道這羅鵬飛口中的“鉤蛇”到底是什麼東西,可是如此形象且直接了當的名字自然使我想到了如今已經斷成三截,散落在地上的那條尾部長著倒鉤的蛇。
“難道這東西也是《山海經》中的怪物?”王大刀長大了嘴巴,十分驚訝地問羅鵬飛。
羅鵬飛並沒有直接回答王大刀的話,而是眼神呆滯地望著地上那個三角形的蛇頭,小聲念道:“先提山有鉤蛇長數丈,尾岐,在水中鉤取岸上人牛馬啖之。”
我聽著羅鵬飛念叨的古語,心中苦笑,還真讓王大刀給蒙對了,這他媽還真的又是《山海經》中記載的怪物。要是再像這樣發展下去,我真的不知道我們再往神殿內部深入還會碰到哪些怪物,說不定什麼鳳凰、誇父、刑天都得一股腦兒地跑出來跟我們作對。這裏那裏是什麼古羅國的神殿,幹脆直接改名叫做“山海經動物園”算了!
不過仔細想想這《山海經》上麵的記載也不能全信。從我們目前遭遇的蠱雕以及鉤蛇來看,這本傳奇古籍可能確實略微有些依據。隻是裏麵記載的各種奇異的動物非常稀少珍惜,以至於尋常人一生說不定都碰不到一次,所以才使得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再加上在撰寫收集素材的時候,這些確實存在於世間的生物以訛傳訛被誇大塑造,這才使得這本著作漸漸變成了一本神話書。
就像這鉤蛇一樣,剛才羅鵬飛念叨的《山海經》原文中記載說鉤蛇的身體長約數丈,換算過來,一丈約三米,那鉤蛇的體長就有數十米,而我們所見到的這條鑽入猴子體內的鉤蛇卻隻有幾十厘米的長度。以此看來原文中鉤蛇能夠潛伏水下將帶有鉤子的尾巴伸到岸上釣取人類和牲畜為食,肯定也是不可能的。真實存在的鉤蛇的進食方法大概就和我們看到的一樣,是用它尾部的鉤在獵物最柔軟的部位開洞,然後鑽進獵物體內吞噬其內髒。
這羅國先祖在周天子時期便以掌控鳥獸的秘術獲得天子歡心,以此才獲得封地,先前我還以為這所謂的掌控鳥獸的秘術不過是一些馴化動物的馴獸師技能,可是如今看來卻並非如此。這羅族一脈竟然掌握著如此多的奇珍異獸,最為可怕的是他們在此修建神殿,竟然能夠保證這些當年放養進來的生物在此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生態食物鏈,使得這些生物完好無損地繁衍了下來活到今日。
如今我想想也是後怕,也不知道那池子裏頭潛伏了多少能夠鑽進人體內的鉤蛇。也不知道是我、表哥和羅四的運氣好還是怎麼的,竟然沒有落得跟猴子一樣的下場。現在再想想我們腿上的這些傷口,我覺得很有可能是還未發育完全的鉤蛇的幼蛇所留下的。這些幼蛇可能由於還未成熟,尾部的鉤子還不能輕輕鬆鬆刺破我們的皮肉,使自己鑽進我們的身體,所以我們才會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