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皺了皺眉頭,讓自己放鬆下來,接著往那張走廊照片的地下看去。下麵還附帶著一個小的紅色標題,寫道:關於日軍526部隊人體改造試驗的資料總結。
看到“526”這個部隊番號的時候,我心中又不由地一驚。其實這隻編號為526的日軍部隊的所作所為,也是在我參軍之後才聽一些老兵油子們當做故事講述的。至於那部分是真實的,那部分是誇大虛構的,我也無法判斷。
比起562部隊的番號,我想731部隊的大名也許更加廣為人知,所以我在這裏從731部隊為大家講起。
731部隊全稱滿洲731部隊,是日本侵略軍細菌戰製劑工廠的代號。為掩人耳目,先後叫過“加茂部隊”、“東鄉部隊”、“關東軍防疫給水總部”等等,試圖將這隻部隊偽裝成一個水淨化部隊。731部隊把基地建在東北哈爾濱附近的平房區,建有占地300畝的大型細菌工廠。部隊主要負責細菌炸彈和有毒氣體的研究製作。
他們所研究製作的各種有生化毒劑和毒素,主要涵蓋了五種:一、神經性毒劑。(這是一種作用於神經係統的劇毒有機磷酸酯類毒劑)
二、糜爛性毒劑。(能引起皮膚起泡糜爛的一類毒劑,讓人緩慢痛苦地腐爛死去,沒有特效藥,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氣、氮芥和路易斯氣。)
三、窒息性毒劑。(指損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氣的而造成窒息的一類毒劑。其代表物有光氣、氯氣、雙光氣等。光氣在常溫下為無色氣體,有爛幹草或爛蘋果味,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在高濃度光氣中,中毒者在幾分鍾內由於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四、全身中毒性毒劑。(這是一類破壞人體組織細胞氧化功能,引起組織急性缺氧的毒劑,主要代表物有氫氰酸、氯化氫等。氫氰酸有苦杏仁味,可與水及有機物混溶,戰爭使用狀態為蒸氣狀,主要通過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者呼吸困難等,重者可迅速死亡。)
五、刺激性毒劑。(這是一類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劑。按毒性作用分為催淚性和噴嚏性毒劑兩類。催淚性毒劑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噴嚏性毒劑主要有亞當氏氣。)
日軍在1937年8月的凇滬會戰中首次使用了催淚性氣體和噴嚏性(嘔吐性)氣體,此後日軍在中國各個戰場上紛紛使用毒氣,尤其是自1938年8月開始的武漢會戰,日軍使用毒氣更加肆無忌憚並開始使用劇毒的糜爛性毒氣芥子氣和路易氏氣。這些毒氣不但給抗日戰場上的我軍部隊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更給中國百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和折磨。
在日本投降前夕,731部隊的駐守日軍以及研究人員匆忙撤退,為毀滅罪證將工廠炸毀,導致大批生化氣體泄漏,給當地人民帶來巨大災難。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真正在戰場上長期、有組織、大規模地進行違反國際法的化學戰的國家隻有日本。而從1937年起,日本人在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就廣泛使用了生化武器,換句話說,日軍早在二戰正式爆發前即有係統,有針對性的對中國進行了化學戰。中國無疑是化學戰最大的受害國。而最臭名昭著731部隊這些化學迫擊炮彈,化學手榴彈,毒煙罐,毒氣盒等的研究和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