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東方馬其諾(1 / 1)

邵隊長避過了我們的問題,而是直接向我們闡述了這次任務的內容,還講得熱血沸騰的,可是見我們幾人還在思考著電影之中那扇鐵門後頭到底關著什麼東西,隻好咳嗽了兩聲,接著說道:“我們這次任務的顧問,就是吳教授。”說著,邵隊長指了指穿著白大褂的那位美女教授,“別看吳教授年紀比你們大不了多少,如今已經是留學歸來的國寶級別教授了,在考古、醫學、生物學方麵都是一流的專家,甚至對於日軍的地下工事也有著詳細的研究。當年日軍虎頭要塞的發掘工作,就是吳教授的老師指導完成的,吳教授當年雖然還是學生,但也是幫了不少的忙。”

虎頭要塞這個名字,我早已經聽說過了。要說起有關於這個名字的事情,那也是二戰史上非常壯烈的一筆。

虎頭要塞位於黑龍江省的虎頭鎮周邊完達山餘脈丘陵中,西起火石山,東至烏蘇裏江,與俄羅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邊連子山,北至虎北山,規模之巨大,也不知道是用了多少中國勞工的血肉所砌成的。

虎頭要塞與俄羅斯軍事重鎮達裏涅欽列斯克市及遠東大鐵路隔烏蘇裏江相望,處於伯力和海參崴的中心點,扼製著遠東鐵路的咽喉,周圍又是沼澤地帶,形成了難以通行的天然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為達到對蘇聯戰略進攻的目的,虎頭要塞的兵力、火力配備也是極為強大。聽說要塞倉庫中儲備的糧食、被服、彈藥、燃料,足可供養超過10000名士兵三個月以上。也就是說若是在這裏發生戰役,日軍可以死守要塞三個月不出門,耗也能耗死對方了。可見其堅軍事價值多麼不菲,也正因如此,日本人才敢妄自菲薄,將其稱之為“東方的馬其諾防線”。

怎奈虎頭要塞的命運也跟西方的馬其諾防線一樣,最終慘遭蘇聯空軍的轟炸,以及中國軍隊的全麵進攻,最終駐守要塞的日軍被全殲。這場戰役被後世稱為虎頭要塞殲滅戰,它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也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畫上了句號。

戰爭結束以後,要塞一直遺留至解放後,1961年,才下令組織人員探查、清理和研究整個要塞。我實在是沒有想到看上去年紀輕輕的吳教授,竟然也參與了那次虎頭要塞的勘察工作,又聽邵隊長介紹她是醫學、病理學、生物學等多方麵的專家不經刮目相看。先前我還以為她隻不過是被派過來照看病人的普通醫生而已,沒想到她不僅長得花容月貌,還是個學術天才,如此優秀的女人,要怎樣牛叉的男人才能夠配得上她,或者說駕馭得了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