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西雅圖的童年生活(1 / 1)

比爾·蓋茨的童年是在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度過的,西雅圖是美國波音公司的基地,全市職工近半數在這家公司工作,所以人們也把西雅圖稱為“波音城”。它和舊金山、洛杉磯並列為美國西海岸的三大門戶之一。

在1955年10月28日9點多一點的時候,威廉·哈瑞·蓋茨出生了。他的家庭在商業、政治、社區服務等方麵都有悠久的曆史。他的曾祖父曾經在立法委員會有一席之地,並且是一位經理,他的祖父過去曾擔任過國家銀行的副董事長,而他的父親則是一位傑出的律師。在蓋茨童年的時候,顯而易見,他已經繼承了家族的野心、智慧和競爭精神——這些是曾經幫助他的祖先們抵達事業高峰的信念。

蓋茨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姐姐克裏斯蒂長他 1 歲,是後來的微軟公司的稅務會計,妹妹莉比他小9 歲。蓋茨的父親老蓋茨曾經回憶說:“我們一家都喜歡運動。星期六我們舉行網球邀請賽,而星期天則是家庭奧運會,有各種各樣的項目,但他們更喜歡個人項目,如滑水。”

1986年,微軟成功以後,蓋茨為他的家人建了一個名叫Gateaway的度假營,在那裏,父母和他可以重溫舊日時光,隻不過這次遊戲的規模擴大了,一些朋友和微軟的職工也加入進來。除了通常的項目外,總有一些智力遊戲和表演。

比爾·蓋茨的童年是在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度過的,西雅圖是美國波音公司的基地,全市職工近半數在這家公司工作,所以人們也把西雅圖稱為“波音城”。它和舊金山、洛杉磯並列為美國西海岸的三大門戶之一。長著一頭沙色頭發的7 歲男孩蓋茨最喜歡反複看個沒完的是那套《世界圖書百科全書》。他經常連續幾個小時地閱讀這本幾乎有他體重1/3 的大書,一字一句地從頭看到尾。他常常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似乎強烈地感覺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書本中藏著一個多麼神奇和魔幻般的世界啊!文字的符號竟能把前人和世界各地人們的無數有趣的事情記錄下來,又傳播出去。他又想,人類曆史將越來越長,那麼以後的百科全書不是越來越大而又笨重了嗎!能有什麼好辦法造出一個魔盒來,隻要小小的一個香煙盒那麼大,就能包羅萬象地把一大本大百科全書都收進去,那該有多方便。

這個奇妙的思想火花,後來竟變成了現實,而且其魔盒比香煙盒還要小,隻要一塊小小的芯片就行了。蓋茨看的書越來越多,想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一次,他忽然對他四年級的同學卡爾·愛德說:“與其做一棵草坪裏的小草,還不如成為一株聳立於禿丘上的橡樹。作為小草千篇一律,毫無個性,而橡樹則高大挺拔,昂首蒼穹。”他堅持寫日記,隨時記下自己的想法,小小的年紀卻常常如大人般深思熟慮。他很早就感悟到人的生命來之不易,要十分珍惜來到人世的寶貴機會。他在日記裏這樣寫道:“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約,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信守由人類積累起來的理智所提出的至高無上的諾言……”那麼“諾言”是什麼呢?就是要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在另一篇日記裏又寫道:“也許,人的生命是一場正在焚燒的‘火災’,一個人所能做的,就是竭盡全力從這場‘火災’中去搶救點什麼東西出來。”這種“追趕生命”的意識,在同齡的孩子中是極少有的。

蓋茨所想的“諾言”也好,追趕生命中要搶救的“東西”也好,表現在蓋茨的日常行動中,就是學校的任何功課和老師布置的作業,無論是演奏樂器,還是寫作文,或者體育競賽,他都會全心全意地花所有時間去出色地完成。

一次,老師給他所在的四年級學生班級布置了一篇關於人體特殊作用的作文,要求4、5頁的篇幅。結果蓋茨利用他爸爸書房裏的百科全書和其他醫學、生理、心理方麵的書籍,洋洋灑灑地一口氣寫了30多頁。又有一次老師布置同學寫一篇不超過20頁的故事,蓋茨浮想聯翩,竟寫出長達100頁的神奇而又曲折無比的故事,使老師和同學都十分驚訝!大家說:“不管蓋茨做什麼事,他總喜歡來個登峰造極,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然他是不會甘心的。”

蓋茨在體育和社會活動方麵也表現出這種不落人後的精神。有一次暑假安排了一個童子軍的80公裏徒步行軍的活動,時間是一個星期,他穿了一雙嶄新的高筒靴,顯然新鞋不大合腳,每天13公裏的徒步行軍,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讓他吃盡了苦頭。第一天晚上,他的腳後跟磨破了皮,腳趾上起了許多水泡,他咬緊牙關,堅持走下去。第二天晚上,他的腳紅腫得非常厲害,開裂的皮膚還流了血。同伴們都勸他停止前進,他卻搖搖頭,隻是向隨隊醫生要了點藥棉和紗布包紮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便繼續上路了。就這樣他一直堅持到一個途中偵察站的時候,領隊發現他的腳發炎嚴重,下令必須醫治,才中止了這次行軍。蓋茨的母親從西雅圖趕來,看到他雙腳潰爛的樣子時,難過地哭了,直埋怨兒子為什麼不早點停止行軍。蓋茨卻淡淡地說:“可惜我這次沒有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