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競爭的帷幕是一層層拉開的,繼資源、管理、科技和人才競爭之後,最後一層的帷幕打開了:企業文化競爭赫然在目。我們已經知道全球各業最終將由哪幾家大公司統領,因為這幾家公司有其鮮明的文化特質,即使美國的汽車再怎樣努力,在資源、管理、科技和人才上痛下功夫,其文化不改變,那麼它們的汽車的質量也永遠跟在德國人的後麵。印度將領導世界軟件天下,這不是由於其有廣泛的英語基礎,而是他們擅長那種虛擬空間的精神世界,說到底就是那種在特質、普遍性和深刻性上都充分支持這一產業的文化。
企業文化,它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企業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管理思想經曆了從傳統管理階段到現代管理理論,及從以物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的深刻變革。其中,“以人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就是其轉變的主要表現。對於我們中國企業來講,做什麼行業就要有適合這個行業的企業文化,或者當我們選擇創業時,要充分地認識我們的主要文化傾向,才能在這個行業做大做強。
“五年的企業靠老板,十年的企業靠團隊,百年企業靠文化”,大凡要把企業做大做強者,均繞不過企業文化這一關。縱觀全國的企業文化發展現狀,筆者覺得浙江和寧波的企業在企業文化上有不俗的建樹,如有傳神與獨特的阿裏巴巴“俠客”文化、獨具活力的奧康文化、“人本和諧”的貝發文化、和諧“雙贏”的佐力藥業文化、管理創新的方太文化、“誠信立業”的奧克斯文化、感情至上的娃哈哈“家”文化、“學習型團隊”的正泰合作文化及堅持“奉獻事業、造福人民、回報社會”的培羅成文化等等,所有這些都非常有特色,給其他企業的發展豎起了一麵標杆性的文化大旗。
去年春節後,筆者曾經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農民工老鄉一起坐客車從家鄉返回寧波,那時正值淩晨3點,路上很難搭上出租車,當時我心裏正在發愁,一位老鄉問我是否願意與他們一起坐車,說幾分鍾以後他們老板派來接他們的車就要到了,我當然高興地答應了。在車上,他們介紹說,他們公司規定,如果外地員工春節後返回公司晚上超過10點鍾,則公司將派車子接送,並介紹了其他很多人性關懷的規定。當時我聽後非常的驚訝,同時也感歎私營企業老板對企業文化認識的轉變與提高。
企業文化的營造,不是僅涉及一個單位,也關係到社會環境、社會文化氛圍的營造,企業、組織和諧了,社會、家庭的和諧也不會太遙遠了。
21世紀,大國崛起之路,文化已經責無旁貸,鑄造民族之魂要從每個企業、每個家園開始。本書由荊嫻、姚光輝任主編,曾明星、周平任副主編,薑曉昱、朱孟進、付濱、郭琳、劉麗麗、白翔、閆晗等參與了本書的編寫。李開、唐曉靜等為本書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在此表示衷心感謝。在寫作中幾易其稿,主要以浙江和寧波企業文化案例為框架,再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視角和類別進行拓展。限於水平,本書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希望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09年8月於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