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猶太人均依照其本姓改取漢姓,共分七姓八家,分別為艾姓、趙姓、張姓、石姓、金姓、高姓和兩家李姓,在經曆了近700年的曆史後,張姓和一家李姓湮沒,至今在開封附近共有六姓猶太人後裔居住生活。1987年初的統計數字顯示,開封市共居住有猶太人後裔六十六戶,159人。其中石姓三十一戶,64人;李姓十二戶,42人;趙姓兩戶,11人;艾姓十七戶,32人;金姓兩戶,7人;高姓兩戶,3人在開封猶太人的七姓八家中,張姓和李姓隻與回族通婚,據家譜記載,僅有猶太人嫁閨女給回族人家,而沒有回族嫁閨女給猶太人家,這也許是這兩姓湮沒的原因,而其他六家則與漢族通婚,而在現存的六家猶太人後裔中,沒有與回族通婚的記錄。
經過長期的通婚,今日開封猶太人已經基本上被完全同化,體貌特征上已經與漢族等中國主要民族沒有太大區別,當然很多人仍然堅持自己的猶太身份識別。
在記憶中,文革前的開封猶太後裔保留著猶太人的風俗。當時開封猶太人,過猶太節日「逾越節」時家裏吃不發麵餅和醃製一年的酸菜。除此之外還過猶太新年,但由於與其他猶太社區的隔離,唯一的依據就是聖經,所以日期可能和以色列的曆法不太一致。文革期間,不少人受到了衝擊,被打成(以色列特務)。當時曾經掛牌遊街。很多猶太傳統的書籍也被燒毀。
在文化上,開封猶太人後裔放棄了猶太教的信仰,食物方麵的禁忌已無人遵守,食用牛羊肉時“挑筋”的習俗很少有人遵守,各姓猶太人後裔均食用豬肉;在猶太人社群中非常重要的割禮在開封猶太人中早已不複存在並無人知曉;現在的開封猶太人後裔均不了解猶太教教義,大部分人不能分辨摩西、大衛和耶穌,所有開封猶太人均不過猶太傳統節日,祭灶、迎門神、掃墓、祭祖等風俗與漢族無異;有記錄顯示,開封猶太人中有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信徒,1866年還有一名猶太人後裔皈依佛門法名本道。
據學者走訪調查,石姓開封猶太人是保存猶太人文化習俗最多的一支,石家在飲食上仍然遵守挑筋的規則,在每年春節石家人均依照猶太逾越節的禮製,用毛筆沾雞血塗抹門楣,並用白水煮羊肉祭祀祖先;石家要求子孫遵奉摩西十戒和朱子家訓,但與其他猶太人後裔一樣,石家人對猶太教的基本知識一無所知。
據統計,目前開封有猶太人後裔六十六戶,約二百人。在1950年代前後,這些開封猶太人大多認同自己為漢族,1980年代以來,開封猶太人的民族認同感逐步複蘇,趙姓和李姓的一些家庭在進行戶口登記時已經將民族改為猶太人或猶太族,但他們的民族認同並不被官方承認,開封猶太人並不享受少數民族在升學等方麵的優惠。
花了差不多兩個小時,項莊才翻看完了吳偉祥收集到的這些資料。在看這些資料的過程中,項莊心中隱隱約約地感覺到,這個吳偉祥似乎在期待著什麼,是期待著自己真的是王族後裔?還是期待著自己就是猶太人的後裔?似乎這兩者都有!也似乎這兩者都沒有!項莊一時半會還無法做出準確地判斷。
但是,在有一件事兒上他還是很肯定的。那就是今天吳偉祥說了一件可能連他自己說完就後悔事兒:不該告訴項莊和姬春他當年在國內借貸無門的情況下,僅僅憑借著一枚戒指就打動了摩根大通投行的董事長,一筆上億美金的風險投資,從此也早就了中國一家數一數二的房地產大鱷的誕生!這可是絕密的隱私呀!像一般的富翁們都十分忌諱別人說起自己的發家史,更何況他的這段發家史還帶有那麼多神秘地色彩和傳奇的成分在裏麵呢!
不過項莊也承認可能是自己太過敏感了,或許人家吳偉祥是要真的把項莊、姬春他們這叔侄倆兒,當成吳老板自家的好兄弟來看待,今天才把這麼隱私的事情說與他們聽的呢!項莊在想:我這屬不屬於那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而實際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這事兒隻有吳偉祥自己心裏最清楚。他今天之所以給項莊叔侄倆兒講了自己的發家史,確實是覺得這對叔侄,尤其是那個項莊,絕對是個有故事的人,他原先是想著自己先拋磚引玉,將一些掏心窩子的肺腑之言,再把他們叔侄的話引出來。結果這叔侄倆兒也沒有上他這個當,死活就是不講關鍵的東西。但吳偉祥說起來在和項莊和姬春的這番較量中也不算吃虧,因為他自己也沒完全講真話,要是想讓他吳偉祥象竹筒倒豆子一樣,把什麼老底兒都講出來那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