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中國最早的自貿區提法(2 / 2)

項莊也記起來了,那是兩年多以前的事兒了。當時,中央要召開一個全國性的對外開放工作會議,重點研究部署國家下一步的對外開放重點。正好那個階段,項莊在收集研究一些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在自由貿易區方麵的資料。因此,當給省長寫參加全國對外開放會議的典型發言材料這件任務落到他的頭上時,項莊並沒有感到很棘手,反而他在動筆寫這份典型發言稿時還感到異常地才思敏捷。

那篇典型發言材料裏,項莊係統地總結了廣東近三十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以及帶動全國的輻射作用。這一部分,項莊並沒有花費太多地筆墨,而是提綱攜領地提煉出一千來字的文字。他在稿子裏話題一轉,反而用大量地篇幅來論述當前廣東乃至全國的對外開放步子已遠遠不適應國際貿易發展的潮流,亟需放眼世界,重新再出發,再汲取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大力加強我國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項莊洋洋灑灑萬言,闡述了廣東乃至全國下一步對外開放應該提速升級,積極借鑒國外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打造中國對外開放的升級版---積極探索並加快建立自由貿易區。

項莊在這個篇典型發言材料裏,提到自貿區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首先提出並在幾年後付諸於實踐的。所謂的自由貿易區就是指在關境以外劃出的,對進出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征關稅,並且允許港內或區內進行商品的自由儲存、展覽、加工和製造等業務活動,以促進地區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的一個區域。目前,世界上約有1200個國內自由貿易區,已成為所在國家和地區發展自由貿易、推行貿易政策的重要工具。美國現在擁有約260個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設立自由貿易區最多的國家,它的自由貿易區幾乎遍布美國的主要港口城市。

在典型材料裏,項莊進而提出,在我國改革開放特別是對外貿易迅速發展的今天,必須要提速升級,迎頭趕上西方發達國家在自由貿易區建設上的步伐。項莊在材料裏寫到,在中國設立自由貿易區,就是指在國境內關外設立的,以優惠稅收和海關特殊監管政策為主要手段,以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經濟性特區。原則上是指在沒有海關“幹預”的情況下允許貨物進口、製造、再出口。我們要把設立中國自由貿易區,提升為中國政府全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最重要的戰略部署。探索並建立中國自由貿易區,其力度和意義堪與80年代建立深圳特區和90年代開發浦東兩大事件相媲美。其核心就是營造一個符合國際慣例的,對內外資的投資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商業環境。

接下來,項莊在材料裏說道,如果在廣東率先建立自貿區的設想在國家層麵得以批準和支持,它一定會進一步促進廣東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外貿易的發展以及與世界各國合作往來的發展。自貿區如果獲批設立,一方麵可以在若幹年內在一定範圍內獲得免稅等優惠政策,另一方麵在土地審批等程序上也會比較簡單。更重要的是自貿區能在製度設計和創新上得以突破性提高,這對於廣東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來說,是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其創新意義甚至遠比當年經濟特區的創立和發展。

在自貿區建設的具體操作上,項莊在這個材料裏是這樣設想的,中國自貿區的推行應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中央可以先在廣東做試點;第二個階段在上下遊企業之間做;第三個階段作為國家戰略推廣;第四個階段推動整個國家跟國外的經濟合作。在自貿區裏不僅要突破固有屬地限製,還要更多采取由市場第三方經濟體參與投資建設和提供各類專業服務(投資谘詢、登記、財務、法律、稅務和境內外合作等)。該區運營方應該界定為一家公司化的經營企業,由這家經營企業具體負責招商運營和管理。自貿區的監管方為各相關政府部門,具體參與指導和監管;評價第三方為市場和民間相關組織,參與各方監督和輿論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