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禁書”猜想(2 / 2)

“筆者猜想,即使就近建城,也需在其周邊方圓五十裏環線以外。斷不可洪水毀城於蒼夷,而後又即行於殘桓物於之上匆匆而起城垣。此論,在本書第二部分,我將逐一呈上史料記載及考古物證證之。拙著第三部分,當以筆者本人數十載野外考察所得物證,及曆代史書記載等等,論述魏大古都城的具體方位。”

最後一段,鄧教授又用大量地篇幅,論述魏都大梁考古挖掘的重要意義。他甚至斷言,如果他的猜想無誤的話,魏都大梁古城的發現和考古挖掘,遠比河南安陽的商都殷墟重要的多。因為,它不僅有著燦爛的青銅器文化,在地底下這座神秘的古城裏,可能還殘存著數不勝數的價值連城的文物寶藏。

鄧教授還在書稿裏專門寫到:“我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對魏都大梁古城的發現與挖掘,將會絲毫不亞於世界著名的地下古城---龐貝古城的發現與挖掘。這將會是世界又一大奇跡的發現!“

看到這裏項莊也陷入了深思,僅憑自己那點曆史常識,他也覺得書稿所言不是沒有道理。

而且書稿中還有專門的章節來描述,地底下魏都大梁古城可能蘊藏著無數價值連城的寶藏。

項莊心想,可能恰恰就是這些猜想,正是給鄧教授惹來了殺身之禍。那夥人狂命追逐的也許就是書稿裏所說的那些寶藏。

試想,如果真的讓這夥人掌握了這個驚天大秘密,那、那……後果真的不可設想啊!

忠叔從項莊手中拿過書稿向後又翻了幾頁,又指給項莊說:“你再看看這個圖片,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

項莊仔細一看,咦!這照片上的東西怎麼和我在開封相國寺買的那個玉琮一模一樣呢?

跟著項莊一起來的姬春,由於不了解前麵的具體情況,所以一直在邊上默默聽默默地看。

直到看了那張古玉琮的圖片後,他忽然冒出一句:“叔兒,我小時候在寨子裏也看到過這種東西,姬老三家好像都有一件。”

忠叔聽到這個黑瘦精幹、話語不多的年輕人突然來了這麼一句,立馬就拉著他的手說道:“你說的可是實話?哎,項莊你剛才說他姓什麼?”

姬春不等表叔回答,就不緊不慢地對鍾叔說到道:“鍾叔,我姓姬,叫姬春。書稿裏的那個東西小時候在寨子裏我真見到過。”

忠叔說到““姓姬性嗎?那可是國姓啊!”看到姬春疑惑的眼神,忠叔又從項莊手裏拿過來那本打印稿,翻了幾頁遞給姬春“你自己看看吧!?”

姬春接過打印稿,“”

看到姬春疑惑的眼神,忠叔又從項莊手裏拿過來那本打印稿,翻了幾頁遞給姬春“你自己看看吧!”

姬春在書稿上看到這樣一段文字:“姬姓是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的國姓,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共祖軒轅黃帝。”

“魏國屬於戰國七雄之一,是周武王滅商後分封的諸侯國。魏國前期都安邑(現今的山西夏縣),後遷都大梁(現今的河南開封一帶)。自魏惠王由安邑遷都到大梁後,魏國亦稱梁國。國君姬姓魏氏。自魏惠王由安邑遷都到現在河南開封的大梁後,魏國亦稱梁國。國君姬姓魏氏。”

看了書稿中的這段描述,姬春心想,看來忠叔這老頭還真不是諷刺自己。

姬家寨是宗族大姓這一點在黃河南岸、開封府周圍,方圓幾十裏地那是家喻戶曉的事,但說她是皇家國姓,姬春這是第一次聽說。而且這種說法還有詳實的曆史記載。

原本是陪表叔來長壽街玩兒的,卻意外聽到這個消息,鬼馬機靈的姬春馬上動上了心思。

姬春心想,找時間要好好和忠叔、表叔他們聊聊,說不定能聊出點什麼來也說不定。

還有那書稿圖片裏的古玉,他真在寨子裏看到過。聽忠叔的口氣那東西老值錢了,如果搞到一個的話,那不比在廣州打工強多了去!

“可惜了這半部殘書,阿項你如果能找到下半部的話,就是我這點有限的考古專業知識,興許都能尋出點什麼寶物出來。”

聽著忠叔不停的惋惜,項莊自己也懊惱不已。

他一方麵後悔自己,不該這麼快就把那個優盤還給了林馨馨。

另一方麵,項莊又在心裏罵秦風,這個一天到晚吹牛皮的黑客,真到用著他在優盤裏發現點兒什麼時,這個號稱自己是無敵黑客的家夥卻掉鏈子了。

但項莊還是決定明天,最遲後天,去一趟秦風家裏。

找這家夥商量商量,看他有什麼補救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