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英清. 民族傳統體育概論.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2.張選惠. 民族傳統體育概論.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3.姚重軍.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4.國家體育群眾體育司,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宣傳司.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競賽表演規則及裁判法.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
5.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 民族體育論集.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6.盧兵. 中華民族體育文化導論.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7.趙昌毅. 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與訓練. 上海:華文出版社,2002
8.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編. 貴州少數民族體育研究. 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7
9.《民族體育集錦》編寫組. 民族體育集錦.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1985
10.《貴州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貴州省誌(體育專).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
11.白晉湘. 民族體育體育保健學.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12.丁蘇東. 民族體育教程. 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13.譚華. 體育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06重印)
14.蘆平生. 民族傳統體育研究. 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
15.劉德瓊. 中國民族體育發展研究.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16.宋琨度. 素質教育探析. 高等教育研究,1992(1):76
17.王則珊. 終身體育. 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4
18.胡小明. 民族體育. 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0
19.劉德瓊.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 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0
20.徐金曉.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學.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1.徐玉良. 全國民族院校體育理論教程.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
22.伍紹祖.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史.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9
23.霍麗明. 初探龍舟競渡的文化內涵與時代價值. 廣州體院學報,1992
24.白晉湘. 民族傳統體育教程. 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
25.劉飛舟.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與西方體育的比較研究. 中國體育科學學報,2001(5)
26.付小莉. 我國民族傳統的發展特點與現代體育. 中國體育科學學報,2001(5)
27.曹帝. 體育產業經營管理.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8.李鴻江. 中國民族體育導論.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0
29.陳青,孟峰年,曲宗湖. 學校民族傳統體育.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30.劉德瓊,胡英清,劉靖等.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31.龐錦榮. 略論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特色及其成因,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87(3)
32.陳修穎. 中國傳統體育運動起源與發展的地理詮釋,人文地理,2000(1)
33.文格西. 深化教學改革發展民族體育.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8(12)
34.趙靜冬.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教學與訓練. 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9
35.穀丙夫.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誌. 桂林:廣西民族出版社,1990
36.易劍東. 體育文化學.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內部資料,1999
37.盧元鎮. 體育的社會文化審視.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38.鮑明曉. 體育產業.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9.田曉岫. 中華民族. 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
40.陳國瑞,黃力生.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現狀及走向世界的對策.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
41.閉錦源.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特點及美的特征.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