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繁與簡(2)(2 / 2)

要了我在辯和,時間是公平的,它並不會多給任何人一分一秒,但是,時間的利用卻是需要技巧的,有些人用同樣的時間做了比別人更多的事。因此,善於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有限的時間,則顯得尤為重要。

要做到對時間的統籌安排,另外一個方法就是:集合聽眾,同樣的事情隻說一遍,也就是開會。會議可以說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一個溝通工具,而且它非常有效,它把相關的聽眾都集中起來了,同樣的事情可以隻說一遍就讓所有聽眾都知道。所以,會議也是提高時間利用率的一種有效工具。

李潮是一家建材公司的經理。在剛剛上任的那段時間,他不懂得統籌時間,經常同一件事情總是分別和不同人交代,這樣雖然節省了集體開會的時間,卻由於重複同一勞動占用了自己的大量時間,導致業績平平。

後來,李潮想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每當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時,總會把部門中的員工召集在一起,通過會議一次性傳達,這樣不僅提高了大家的重視程度,也節約了自己的時間。然而,有些人習慣不好開會容易遲到,李潮不得不一再重複之前內容,會議的成效略有下降。

於是,李潮再次決定,決不向遲到者重複已經說過的事情,這樣,既杜絕了遲到現象,大家也提高了幹勁,同時李潮也節約出自己的時間,可謂一舉多得。

會議是一個團隊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集合聽眾最有效的方法。人們可以通過會議交流信息、討論問題、製定策略。很多企業的管理者都善於通過會議來解決公司經營發展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問題。高效的會議能夠及時全麵地反饋信息,可以強化感情的溝通,達到相互激發的效果,有利於產生新的思路和方案,而且可以節省大量的重複傳達意見的時間,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可見,學會統籌安排,能夠在相同的時間內做出更多的事情,使得效率倍增。

統籌安排,要求從全局上把握所有的事情,根據事情的性質,合理的把它們排好隊,分配合理的時間給它們,這樣就能取得整體的效率,使時間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6.管得少了,就是管得好了

實際上做企業管理最重要的是懂人,在中國來說,當法製不健全的時候,人際關係就特別重要。中國幾百年以來,法製是靠倫理和情感調節的,講究你能夠把複雜的關係處理得大家很舒服,這是非常高的境界。

——馮侖(萬通控股董事長,曾在北大發表演講)

很多企業中,管理者越來越累,下屬卻越來越清閑。管理者抱怨下屬無能,下屬卻抱怨整天沒事幹。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管理者把事情都搶著幹了,導致其他人沒事幹。最後出來的結果是:老板把副總的活搶著幹了;副總沒事幹,就去搶部門經理的活兒;部門經理見工作被副總做了,就去搶員工做的活兒;員工整天閑著,集中在一起討論企業該往哪裏走。

管理者之所以越管越累,最主要的原因之是就是害怕失去領導職權。由於怕失去自己的職權而對下級產生不信任。這種管理方式雖然領導很辛苦,但結果卻往往不盡人意。在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諸葛亮凡事都是親力親為,小到錢糧支出,大到出兵打仗,他無不親自過問。結果,因為過度勞累英年早逝,蜀國也最先滅亡。

縱觀中國古代那些成大事的人,無不是善於管理的高手。他們管得少,卻反而管得更好了。這其中的典範無疑是漢高祖劉邦,他將決策權交給了張良,將帶兵打仗交給了韓信,將後勤財務交給了蕭何。通過下屬的共同努力,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可見,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並不需要每天忙得團團轉,隻要將工作分配好,自己就能很清閑地看著企業發展壯大。聰明的管理者善於抓重點,愚蠢的管理者隻會“眉毛胡子一把抓”。

前通用集團的CEO傑克·韋爾奇有句經典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言下之意是,管理者要學會做減法,把工作交給合適的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