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祭(1 / 2)

河口鎮鎮南門外金水橋邊那棵老槐樹又說話了,這個見證古鎮百年的“老人”,這個沉默了幾年的“老人”,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如風如影,如訴如泣。它一直從晚飯時分說到半夜。它的聲音蒼老悲切,就是一個悲慘的老人在訴說他痛苦的人生。

槐樹老人的聲音震撼著河口鎮每一個人的靈魂,這天晚上,整個河口鎮都籠罩在黑暗與恐慌之中。

這是一件怪事,而這件怪事近十年中發生過幾次。大家都清楚記得,老槐樹每次訴說,都會給河口鎮帶來重大性的變故。那是一九二八年,老槐樹就這麼說過一次話,過了不久,河口鎮十幾個漢子,在魯瞎子的帶領下,夥同一個外商,殺了河口鎮商會會長,分了地主的土地,沒收了商戶的錢財。過了四年,老槐樹又這麼說了一次,說話的第二天,商會會長的兒子,糾結保安團第一中隊隊長焦世雄,襲擊了蘇維埃,把魯瞎子等十幾個幹部綁著,押到金水河邊,在他們的身上澆了汽油,活活的燒死了他們。再過兩年,老槐樹說了第三次話,這次說話給河口鎮帶來了很大的災難,紅三師在曲原縣的紫金山全軍覆沒。紅三師三千多人中,三分之一是河口鎮人。一時間,河口鎮陰霾蔽日,哭聲震天。河口鎮幾百婦女,一夜之間成為了寡婦。

老槐樹又叫了起來,河口鎮又要發生什麼重大事件呢?

膽大的人張開耳朵細聽,想聽聽這“老人家”到底說的是什麼。一些人聽後說,這是魯瞎子的聲音。魯瞎子告訴大家,不要怕,大家好好過日子;不要急,好日子在等著大家。又有一些人說,是曲河河神的聲音,河神說,要河口鎮民備牲豬一條,綿羊兩隻,公雞五個,燈油百斤,如不照辦,就要作怪。而最有權威的翻譯家就要算老舉人與老秀才了。兩個清末的文人,想到了一塊,他們說,這是老槐樹自己的聲音,老槐樹說:“青天已去,黃天當亡,白雲悠悠,霞光四起。”大家不知這話是禍是福,非常誠懇的請問老舉人與老秀才,這老槐樹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兩位文人說,神仙說的話,凡人怎麼知道呢?

大家感慨的說:“真沒想到,老槐樹會說話,更沒想到,它“老人家”還能說出這麼深奧的話……”

老秀才到了該炫耀自己文才的時候了,聲音抑揚頓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神則靈……”老秀才還要繼續背下去,他不得不在大家輕薄的笑聲與鄙視的眼神中停住。老秀才慨歎人世滄桑,傷感道:“真是落難的鳳凰不如雞呀!”

老秀才經常這樣慨歎,他慨歎時運不濟,命運多舛。現在,他雖說穿著長衫,雖說戴著那個很小很存舊的老花眼鏡,雖說也蓄了一撮長須,雖說從他嘴裏吐出的都是一些高級語言,而在這些穿著粗布、腰係汗巾的農夫麵前,老秀才不為高雅的形象與“之乎者也”的語言卻是他們的笑料,在穿著綢袍,手拄文明杖的名人麵前,老秀才被視為這批文明之師的敗類。

老秀才的慨歎不錯,他曾風光一時,他十四歲就中了秀才,是通過正規三試而中的秀才,他沒有趁亂世出錢買通主考,也沒有顧請替考槍手,也不是由於家道充裕而納粟入監,年輕時的潘仁貴(老秀才)是個神童!考取秀才之日,河口鎮上上下下,老老少少讚歎不已,都說,河口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又多出了一個文曲星了。

十六歲時,潘仁貴(老秀才)就到了縣衙任職,並得到縣令的重用,潘仁貴(老秀才)是風光一時的。隻因一九一一年,老朝氣數已盡,老秀才被人按著脖子,剪了辮子。不過,老秀才卻能適者生存,他逃過兵荒,做過勞役,現在,他大多的時間是與痞子阿四一道,他講講故事,說說小書,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

老秀才也擠身於河口鎮眾名士之間,聚集在老舉人董識之的家裏。

“我前幾天連續夢見過樹神,‘老人家’鶴發童顏,飄然若仙。”

“老人家就是神仙。”

“畫一個肖像。”

“要畫出神的風采。”

“要畫出神的威風。”

“搭一個台子。”

“台子要搭結實。”

“我提議,多殺一條豬,以示河口鎮百姓對樹神最大的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