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舉棋不定(3 / 3)

有一點巡戰是可以肯定的,荊河部落與明晚部落,已經百餘年沒有發生大的戰爭,戰爭如同規律,久和,則必戰,越是持久的和平,越是意味著大規模的戰爭,可能已經臨近。

每次想到邊境戰爭,巡戰就想到父親的死,一個部落的王,在戰爭中陣亡,這本就是非常少見的,巡戰確定這絕非偶然,而是某種訊號,而是大戰在即的訊號。

不光自己要為父親報仇,也要給整個部落的人民一個交代,整個部落的王在戰爭中被對手的士兵射殺,必定也要引起自己部落民眾的憤怒,如此下來,大戰爆發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巡戰也沒有空閑去視察民情,隻在近日上朝中,聽到有官員上報,說民間有強烈的主戰情緒,不少年輕人踴躍參軍,不過,隻因部落士兵的數目本就足夠多,這才不得不加高的參軍的條件。

這樣的消息傳到對方荊河部落的耳朵裏,隻怕對方會以為自己方要開戰,而采取更加強硬的姿態,這樣看來,隻怕巡戰不打,對方部落也有可能會打。

這一點不得不防。巡戰考慮再三。但是,自己對於邊防的變革,卻是要求撤軍,撤軍而加大防禦力度,此舉傳到民間,也不知普通民眾是否會理解,而會不會以為新王懦弱無能,隻知示好求和。

但巡戰的本意的確是求和的,但不同的是,巡戰並不必戰,要打,巡戰自然也不怕。

巡戰隻是想加強防禦,目的隻是防止,如果戰爭爆發,自己一方的損失要小一點才好。此外,當下明晚部落的經濟好意荊河部落,明晚部落的社會氛圍也比荊河部落更加和諧,人民生活幸福,巡戰無論如何都沒有必要讓明晚部落跟荊河部落硬碰硬,攤上那荊河部落的渾水。

巡戰思索,民意的事情,應該不難安撫,隻需要著重強調自己雖然後撤軍隊,但目的在於加強防禦即可,想來多數民眾不會有多少怨言,少數民眾不理解,卻也不會鬧出大問題。

根據大臣的報告,明晚部落的士兵,論素質,已經軍事的裝備,要好於荊河部落,如果邊防維持現狀,倒也不十分擔心荊河部落會攻破邊防。

因而,對於是否改革,巡戰始終舉棋不定,一來怕改革本身是有破綻的,產生不好的結果,而來擔心改革過程中執行不到位,或者地方乘機乘虛而入。三來,巡戰反而擔心,這樣的改革,刺激荊河部落野心,或者刺痛到他們的神經,反而加速戰爭的爆發。

巡戰對著地圖思索了幾日,依然不得結果。

最終,為了對邊防更加了解,巡戰決定作一次親巡,自己親自走一趟邊防,然後回來再說。

事後,巡戰招來左右丞相,商量輕巡邊防的事宜,左右丞相皆對巡戰親巡邊防的決定不持否定態度,隻不斷提醒巡戰,注意安全的問題,這個巡戰自然知道,王者外出巡視,自然是一些重要的是,需要緊密的安排。

巡戰決定再外巡其間,將政務暫時交與右丞相打理,左丞相輔助打理,共同負責總領朝政事務。左右丞相皆扣頭表忠心。

巡戰將這項計劃在次日的早朝上宣布,文武百官皆無異議,並且,還說了不少奉承的話,吹捧巡戰為國為民,心係天下,心係邊防,是為邊防將士之福,萬民之福。

有大臣擔心朝政問題,當巡戰說出朝政暫時交由左右丞相打理的時候,文武百官,便也無異議,右丞相德高望重,無論素質與品行都能讓百官服氣,這也是巡戰放心將朝政暫時交與他的原因。

出遊的安排由禮部尚書總覽,兼有兵部,工部的官員共同配合,需要一周的準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