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十四日,正值草長鶯飛的時節,長安城外的五柞宮邊有序地樹立著五棵直聳雲霄的大柞樹,顯得青綠如翠。樹下立著兩隻碩大的石麒麟,顯得威武至極。
對漢武帝來說,他已經永遠無法再見到近在咫尺的這一切風景如畫的美景了,他把自己的光輝歲月永遠定格在了七十這個數字上,五柞宮成了他的生命定格之處。
“周公”霍光作為首輔大臣,充分顯示其辦事能力的老到和幹練,立即上演了四步走。
第一步走,把皇太子劉弗陵“扶正”。漢武帝死後的第二天,霍光手持寶劍,親自把隻有八歲的劉弗陵“請”上了皇帝的寶座。劍光閃閃,寒氣逼人,朝中文武百官無不臣服。劉弗陵便是漢昭帝。
第二步走,把皇上的禦璽拿在手裏。禦璽在手,霍光等五位托孤大臣便擁有了主宰天下的實權了,這也為漢昭帝掌政提供了條件。
第三步走,為劉弗陵提供生活起居指南。把劉弗陵的姐姐鄂邑公主接到宮裏與劉弗陵同住,負責他的飲食起居和日常照料。
第四步走,對漢武帝進行厚葬。很快成立治喪委員會,把漢武帝的遺體從五柞宮運到未央宮入殮。
三月二十二日,長安城裏出現了十裏送別漢武帝的場麵,茂陵將是漢武帝最終的魂歸之處。
茂陵東據長安、西據興平、北依九駿山,南瀕終南山,原屬漢時槐裏縣之茂鄉,故稱“茂陵”。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也就是漢武帝登基後第二年,茂陵開始營建,至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也就是漢武帝去世時才宣告竣工,一共經曆了五十三年的修建和維護工作。漢武帝動用全國賦稅總額的三分之一,作為建陵和征集隨葬物品的費用。建陵時曾從各地征調建築工匠、藝術大師三千餘人,工程規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結舌。
元代詩人李齊賢在《蝶戀花·漢武帝茂陵》曰:石室天壇封禪了。青鳥含書,細報長生道。寶鼎光沉仙掌倒。茂陵斜日空秋草。百歲真同昏與曉。羽化何人,一見蓬萊島。海上安期今亦老。
青山不老,綠水長流。漢武帝走過了七十年的風雨曆程,最終安息於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