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年,金國鎮遠大元帥完顏雄帶領三十萬大軍侵宋,時金軍開赴九龍山東側安營紮寨。嶽飛帶領十萬大軍前往前線抗擊,在九龍山西側駐紮。在這敵眾我寡的形勢下,李一龍獻計道:“大帥,九龍山地勢複雜,金軍萬萬想不到我們會從九龍山繞到其後方,定不對九龍山設防,屬下可帶一千精兵取道九龍山,繞到金軍後背,劫其運糧隊,金軍沒有了糧草的供應,必軍心動搖,不戰自敗。”
李一龍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身懷絕世武功梅花神功,二十歲參軍,跟隨嶽飛南征北戰十多年,是嶽的主要部將之一,其屢立戰功,深得嶽飛賞識。梅花神功本是蒙古的一種絕世武功,威力無比,當年李一龍的祖父有幸學成,憑借這一神功威鎮整個中原武林。
九龍山連綿三十裏,地勢起伏不定,猶如數十條巨龍在遊動,故當地人都叫它九龍山,所謂“九”者,隻虛數耳。山上樹高林密,荊棘叢生,路窄而險,分岔之多,猛獸出沒頻頻,若非有當地人的指引,即使武功再高者,也免不了有的進沒的出的命運。
嶽飛想了想,道:“此計我也想過,甚是好計,隻是你劫了金軍糧草之後,孤軍深入敵軍後方,我無法支援你,你豈不是很危險,我又如何放心讓你去呢?”
李一龍道:“大帥莫須擔心,屬下已得到當地樵夫的幫助,有當地樵夫的帶路,可趕在金軍運糧隊到達鬼怕關前到那埋伏好,劫糧草一事一成,屬下立馬退入九龍山,金軍必奈屬下無何,如若金軍不識趣,非要追入九龍山,屬下與其展開山林戰,叫其有來無回。”
嶽飛沉思了片刻後,道:“如今敵眾我寡,也隻有這樣了,你快去準備吧,記住,萬事要小心。”
李一龍向嶽飛抱拳作揖道:“是,大帥,屬下定當不辱使命。”
李一龍退下後,挑選了一千名擅長山林活動的精兵,當晚就在當地樵夫的幫助下輕裝出發了。
“當真是山高林密,虎嘯猿啼啊!”李一龍進入了九龍山,看到了裏麵的景況,不禁歎道。
山路很窄,兩側不是陡峭的懸崖就是荊棘大樹,一次隻能容一個人通過,李一龍要想在這種情況下急行軍當真是不可能啊。
為了能盡快趕到鬼怕關做好埋伏,李一龍帶領隊伍日夜兼程,終於在第二天的傍晚繞到了九龍山東側。他們在九龍山稍做休整,待到天色全黑時才離開九龍山,向鬼怕關而去。
鬼怕關距離金軍駐地二十裏,而與九龍山隻有五裏之遙,李一龍可以快速的從鬼怕關撤入九龍山。所謂鬼怕關,顧名思義,即是鬼來到了這裏也害怕。關長八裏,隻有一條路通過,此路窄而坡多,路兩邊高崖聳立,獸鳴聲綿延不絕。不僅進來時不容易,出去時更是費盡周折。
鬼怕關乃是金軍行軍必經之路,金軍之所以大軍先行,糧草後運,就是由於糧草無法隨大軍通過鬼怕關,否則便會耽誤大軍行程。
天很快就暗了下來,李一龍帶著隊伍趁著夜色趕赴鬼怕關。這裏是金軍的後背,金軍並不怎麼布置偵查兵,況且是在夜裏,李一龍帶著隊伍來到鬼怕關,一路上並未被金軍發現。到了鬼怕關,李一龍布置好埋伏後,安置了多個觀望點,每個觀望點都有三名士兵輪流看守,一旦金軍運糧隊到來,必可在第一時間觀察到。為了節省體力,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廝殺,李一龍下令除了負責觀望的士兵外,其他士兵原地休息。
第二天中午,烈日炎炎,由兩千人組成的金軍運糧隊終於到了鬼怕關。進到關中,每個士兵都已累得滿頭大汗,腿痛腰酸,走也走不動了,都盼著運糧官下令休息,甚至有些士兵開始發起了牢騷。運糧官喊住馬,向前望了望,前麵是一路的上坡與下坡,左拐右彎,而路麵凹凸不平,碎石滿地。再望了一下頭頂的太陽,刺眼的陽光直射下來,把地麵上的一切都炙烤得一副頹廢無神的樣子,就連獸鳴聲也似乎絕了個跡。這要想一口氣通過這鬼怕關著實是不可能啊,運糧官下令道:“全體就地休息,待汗停氣緩之後過關。”
運糧官話音剛落,金兵個個都如土牆倒塌般,一下子塌坐在了地上,一副無精打采的眯著眼睛喘著粗氣。
李一龍一看時機成熟了,大喊一聲道:“放箭!”
頓時,金軍運糧隊上空箭如雨下,金兵亂作了一團,有到處亂竄的,有躲到馬車下的,有往回跑的。有的還沒來得及爬起來便已經被射死了,有的躲在了馬車旁被射死了,有的在逃竄的時候被射死了。
“隱蔽隱蔽。”金軍運糧官手持一把彎刀,躲在一處大石旁大喊。
可是一切都隻是徒勞,在這裏能供金兵隱藏的,除了自己的運糧車和兩塊巨石外,再也沒有其他地方了。不出多久的功夫,金軍運糧隊死傷便超過了一半。
是衝刺的時候了,“兄弟們,衝下去把金兵消滅掉。”李一龍話剛說完,手持長槍第一個衝向了混亂中的金軍運糧隊。其他士兵也個個手持大刀或長槍跟在他的身後衝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