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周圍的地勢,沉吟道,“隻有反衝鋒才能打退敵襲。一味倚仗工事,被對手破防那是遲早的事情。”
這是他從小葉子帶來的抗日雷劇裏頭看來的。
雖然是雷劇,很多地方也很有道理。
孫子兵法在後世果然是落伍了啊!
五則攻之十則圍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在小葉子那個時代,一味依托壕溝和碉堡防禦的話,勢必會被對方的爆破手逐一拆除。被稱為“共軍”或者“解放軍”的爆破手甚至可以耐心挖出無數壕溝,抵近對手的前沿,然後集約轟炸對手的防禦工事。
要想破去對手這種進攻戰術,唯一的辦法是反衝鋒,突出去,把對方的工兵或者爆破部隊統統幹死。
劉皇帝倘若來此夜襲,恐怕不會讓他的禦林軍下馬來幹木匠活兒,應該是驅趕著奴隸們突前作為炮灰來拆除拒馬工事。
那麼,成功的防禦就應該預留我方騎兵反突擊的路徑,伺機撲殺這些奴隸工兵,甚至考慮將其擄獲。
逯明的陣勢沒有預留這樣的管道路徑,所以必須趕緊改進。
逯明也不笨。
一聽就懂。
他也沒問預留這樣的路徑會不會成為敵人滲透進來的缺口。答案不用問也能自己想到,那是不可能的。
透過狹窄路徑滲透進來的敵人,無異於羊入虎口,自己找死。
所以這樣預留的出口,應該是漏鬥型的,我方可以大舉殺出,對方卻隻能一個個地進來。
要製造出喇叭形的工事,就要認真考量地形的條件因素了。
姚哥這時候環顧四周,逯叔也跟著環顧起來。
此刻兩人所在的地方,是一處人工用磚頭砌就的高台,背靠黃土高坎,麵對黃河之濱大馬路。
這個偌大的磚台,當然不是汲家軍臨時修葺的,應該是本地某個土豪曾經的家園所在。
這種建築的存在,完全是黃河洪水的原因造就的。
黃河的洪災,是有檔次有級別的。三五年一發的日常洪水,淹沒的乃是最靠河邊的低地,那裏的地麵新近被水浸泡,又衝來了無數淤泥,還留下許多水坑。至今也不能承受車輪和馬蹄的負重。
地勢稍高一點的地方,也即是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才會衝刷的位置,就形成了現如今這條大道。
於是!讓外地人看了感到詫異的事情就發生了。這裏的大道,那一側荒草萋萋,成為小葉子口中所謂的濕地。大道的這一側,卻零零落落形成了若幹平房和木柵欄農家院落。
真正的豪門大宅,都遠離大路,修築在高高的磚石地台上方。
道理很明顯,不怕死的窮人,不在乎百年洪水什麼的,凡人在世,能考慮自己和兒子就不錯了,誰會理睬百年之後呢?所以平民喜歡冒著洪水的危險,在低地經營自己的農家院落。
大地主是考慮祖墳地基穩固,考慮道子孫後代無限傳承的,當然就要針對百年難遇級別的大洪水,把家宅修在高高的磚石台基之上。
其實,這樣的考慮早就有了,帝辛的鹿台,曹操的銅雀台,無一例外,都是台階墊得越高越顯尊貴。沒住在台子上的,都是賤民。不但是奴隸主輕視賤民,這些民眾自己其實也挺不把自個兒賤命當回事兒,不然也就不會在百年洪災隨時淹沒的路段,興建窮人家園。
於是這裏的地貌,呈現了三級台地階梯分布的層次特征。
姚哥就在考慮如何利用這個奇怪的地理形勢,替逯明大叔策劃一個最有效的防禦反擊陣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