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乍破(2 / 2)

這番心事,姚夏怎麼可能跟石虎當麵直說。

於是顧左右言他道:“倘若澄師在此,不知道他老人家又會如何料理此事?”一邊說著,一邊昂然向前走去,完全不顧忌靈雲仙子之前的細細叮囑。

姚夏其實是個外柔內剛的家夥,他言談舉止雖然斯文柔軟,執念卻是堅韌頑強。

姚夏是一度想到過澄師以及澄師跟石虎之間的秘密傳承問題,此事未有答案,他便不依不饒,話題繞來繞去,一不留神又被姚夏給繞回到了圖澄大師的頭上。

石虎沒猜到姚夏心中所想之事,下意識的順口接著話茬便說,“澄師倘若現身此地,自然是要講因果福報。好人好報,惡人惡報。”

“哦?”姚夏的臉色忽然變得怪怪的,半笑半諷,“你我都算是異民族出身,在山西一統之戰和陝西長安籠城大戰之中,手上沾滿了大晉朝中原將士的血腥,我們倒底該算作好人呢?還是大惡人?”

“在司馬家的忠臣、順民、奴才走狗們眼裏,我們當然是兩手沾滿血腥的劊子手!”石虎毫不遲疑地回答道:

“可是,大中華天下曾經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就算是你家大秦帝國曾經混一海內,贏氏不也是個戎狄出身嗎?我就不明白大漢朝怎麼就那麼瞧不起異民族了!在咱們鮮卑、羯族、羌族、氐族、匈族兄弟的眼裏看來,大漢朝曆代賢君都是好的,跟咱們劉皇帝的祖爺爺和親那位,就是個大漢朝好皇帝!隻可惜,一代不如一代,現如今的司馬家皇族,真是小心眼兒,非得把咱們不當人看……活該司馬家天怒人怨,國破家亡。”

奴隸娃出身的石虎侃侃而談,忽然間好像知識度大幅提升似的,意猶未盡的道:

“大晉朝的那些愚夫賢婦們,倘若真的知曉天道,便應當順了這天意,跟咱們親如兄弟姊妹。倘若一味愚忠,唯司馬皇帝的亂命馬首是瞻,那麼,死了也是活該!”

石虎的這番言語裏頭,透露出好幾個複雜的意思:其一、此刻大漢朝剛剛被人傾覆,司馬氏的大晉立足不穩,“漢族”這個定義尚未形成,大漢朝是沒有一個明確排斥異民族的堂皇理由。在大漢朝曆代皇帝以致於劉備曹操時代,各大君王都不曾明確表示過歧視異民族,但也沒有把異民族視為兄弟姊妹的那個意思。

其二、大中華曾經百家爭鳴,各種不一樣的聲音都能兼容並蓄,恰好是姚夏大羌神族的親戚嬴政大人,掐死了這種自由開放的風氣,搞了個皇帝至上的一言堂。

其三、司馬家如今搞的也是這樣,一味要求大晉朝的賢臣良將,不問是非對錯,隻問忠君與否。以致於姚夏和石虎在曆次大戰之中殺得手軟心寒……這些愚忠之士,真心都是些忠肝義膽的鐵血好漢啊,就這麼殺了,心中不免膽顫心寒。可是!不殺也不行啊!誰能有那個本身,口吐真言,舌綻蓮花,一番大道理說服這些愚忠之士,放棄司馬皇帝,改投異民族陣營呢?

石虎這一次長篇大論,著實令姚夏刮目相看。不是因為石虎的話說得夠長夠多,而是因為他確乎是說到了點子上。

這恰好是姚夏一直揪住圖澄大師不放的一個關鍵原因!

口吐真言,舌綻蓮花,說得大家夥兒紛紛放下屠刀,這不正是佛陀在桫欏雙樹之間妙說佛法時,想要向世間傳達的真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