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中央領導同誌批準成立《胡喬木傳》編寫組,主要任務是:“編輯出版各種專題文集,同時在此基礎上對胡喬木的生平進行研究,寫出有思想曆史深度的《胡喬木傳》。”並指出:“這些工作實際上是從一個側麵係統地總結黨的思想理論、宣傳文化工作的曆史經驗,對於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長遠的意義。”中央領導同誌要求:“所有專題文集和傳記文稿完成後,仍請鄧力群、胡繩同誌和了解喬木同誌的有關老同誌審閱定稿。”

1994年8月,由鄧力群同誌任組長的《胡喬木傳》編寫組正式成立。編寫組在完成胡喬木同誌生前編定的三卷本《胡喬木文集》出版任務後,陸續編輯出版了專題文集11種,包括:《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及其增訂本,“喬木文叢”6種(胡喬木談中共黨史、談新聞出版、談語言文字、談文學藝術、書信集、詩詞集),《胡喬木集》《鄧小平的二十四次談話》《胡喬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過兩次增訂的《我所知道的胡喬木》。與此同時,編寫組成員們對胡喬木生平進行研究,就若幹重要問題,陸續撰寫了一些論文和文章。

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由程中原、朱元石、王玉祥三人執筆,於2006年寫成《胡喬木傳》初稿。按照胡喬木的生平經曆,《胡喬木傳》分為六個單元:一、青少年時代。二、從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後到逝世。第一、四單元由程中原執筆,第三、五、六單元由朱元石執筆,第二單元由王玉祥執筆。初稿經傳記組內黎虹、盧之超、李今中和執筆者一起通讀、討論、修改;又征求逄先知、龔育之、有林、衛建林、蔣振雲等同誌的意見並由執筆者進行修改;再由程中原同責任編輯張永(當代中國出版社)、張偉珍(人民出版社)通讀、討論並請執筆者修改。此後,鄧力群同誌責成編寫組副組長程中原對經過上述三輪修改的書稿進行統改。逐章報送鄧力群同誌審讀提出修改意見。這一輪統改工作自2007年10月起,至2010年7月,曆時將近三年。自2010年7月起,程中原按照鄧力群同誌的意見進行第二輪統改。每改完一個單元,即送張永、張偉珍進行編輯加工,同時把統改情況向鄧力群同誌彙報,聽取指示,不斷改進。經過三個月如此往複工作,終於完成。鄧力群同誌於2010年9月19日寫出《〈胡喬木傳〉審讀意見》。2011年1月,印出清樣稿呈報中央審定。

中共中央宣傳部即將書稿分送中央辦公廳、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黨校、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新聞出版總署等八單位,征求意見和建議。與此同時,編寫組成員聽取了逄先知、金衝及、宋木文、有林等了解胡喬木的同誌的意見,聽取了胡喬木同誌子女胡木英、胡石英和親屬胡貽誌、張汝謀等同誌的意見。

為保證《胡喬木傳》的質量,鄧力群同誌邀請金衝及同誌擔任編寫組副組長,負責指導修改工作並定稿。編寫組程中原、黎虹、盧之超、朱佳木、胡木英、朱元石同誌按照八單位審讀意見和修改建議,進行了認真修改,再交金衝及同誌逐章逐節審改。這樣的修改進行了三輪,至2012年11月完成。

中宣部將《胡喬木傳》2012年12月送審本再次分送中央八個單位審讀,得到這些單位的肯定。2013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編寫組幾位同誌又對這些單位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逐條研究,認真處理,從內容、結構到文字,又作了不少修改。對全書所有引文、注釋的出處,由李今中同誌負責,同當代中國研究所劉倉、曹守亮兩位副研究員,一一進行了核校。在此基礎上,程中原同誌對全書的修改進行彙總整合,經朱佳木同誌審閱,由金衝及同誌定稿。2013年9月,中央領導同誌批示履行出版手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委托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審讀,於2014年7月批準出版。

《胡喬木傳》的編寫,從準備到完成,曆時二十餘年,得到中央領導同誌的關心和指導,得到中辦、中宣部的領導,得到中央檔案館和相關部門檔案館的大力支持,承蒙中央不少部委、很多老同誌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我們表示由衷的感謝!書中照片、手跡、書影是由胡木英主持,黎虹、李今中和當代中國研究所李建斌參與選配的。對書中存在的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胡喬木傳》編寫組

2014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