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彈 滾雷行動1(1 / 2)

(以下英文字幕畫麵請參考好萊塢電影,並腦補上打字機聲和電子合成滴答聲)

11:30 PM

....

March 31,1951

....

HuLuDao AFB(Air Combat Command of P.R.C.)

....

在這個多雲無月的夜晚,原本應該漆黑一片的葫蘆島基地此刻卻是一副燈火通明的場景。4條高標號水泥所鋪築的優質跑道在其兩側的導航燈以及矗立在機場四周,數量多達幾十盞的2千伏LED低熱單麵高杆射燈的映射之下幾乎是纖毫畢現。

機場內隨處都可以看見繁忙的士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肩並肩,於雪亮的燈光中,結成一條與跑道等寬的橫隊,一邊緩緩的走過漫長的跑道,一邊以自己淩厲的目光巡梭腳下的每一寸土地,然後彎腰將任何有可能影響到飛行安全的雜物給拾起,再裝進其隨身所攜帶的布袋中。近乎嚴苛的檢查標準,使得哪怕微小的如同黃豆一般大小的小石塊也休想逃出他們的火眼金睛。

而他們中的另一些人則駕駛著各類或滿載,或空置的工作車輛,來回穿行與武器庫、彈藥庫和機庫之間。為即將起飛的飛機提供包括燃油、彈藥、零件等一係列的後勤補給資料。然後這些從包裹著海綿或木托架的物資會被戰士們的小心的包裝箱中取出,並經由叉車分門別類的碼放到一旁的臨時貨架上,最後再由專業的地勤人員用液壓起重設備安裝上執行任務的戰鬥機上。

但在此之前,這套殺人利器還得經過最後的數據導入和測試。前者歸作戰計劃司負責,後者則屬於地勤司的幹活。

首先是數據導入部分。

這裏所謂的數據,就是指由戰略空軍司令部的作戰計劃司參謀們,依據此次作戰任務的要求,使用專業的任務計劃軟件,所得出來的諸如任務飛行航線、沿途各主要航路點、敵軍各雷達和防空火力點的布防位置和射程範圍、行動所需製導炸彈數量、投彈點位置以及投彈初始條件、命中目標時的參數(如命中角)等一係列亂七八糟,卻又直接影響打擊效能的任務關鍵數據。

它由作戰計劃司所製訂,然後報備到戰略空軍司令部,最後由南山賊所領導的總參謀部進行集體討論。一旦其被審核通過,它就被簽署上最高司令長官馬前卒的姓名。然後以任務計劃書的形式,經由獨孤雯少校所負責的秘書處下達到空中控製指揮官解軍洲準將的手中,並由他將這份計劃書以任務簡報的形式通報給全權負責前線作戰指揮的沈河上校。而沈河所要做的,就是以這份計劃書為依據,向其麾下每一個參與此次作戰的飛行員,詳細講解具體的戰術安排和答疑。

除了形成文本文件以外,這份電子數據還會被作戰司送達至技術部門,並由他們通過專業的編程程序進行編譯,最終製成一個作戰計劃軟件,拷貝到作戰司司長南海準將的個人專用硬盤上。待到臨戰之時,南海準將親自攜帶他的個人軍用電腦蒞臨機場,並將這份作戰任務數據上傳導入到沈河少校座機的機載任務計算機的硬盤中。而其他參與相同作戰任務的僚機,則需要通過戰場數據鏈,從隊長沈河上校座機的硬盤下載詳細的作戰任務數據。

另外,除了以上被分配給空中控製指揮官和機載電腦的兩份拷貝外,這份作戰任務數據還將會以文字與電子兩種形式,一起保存到戰略空軍司令部的檔案室以備日後進行調閱。

相對於作戰司南海準將那敲敲電腦,搗鼓搗鼓數據傳輸的輕鬆愜意。由地勤司工作人員們所負責的準備工作可就要繁重的多了。

他們首先得指揮幫忙的pla戰士將存放精確製導控製裝置的包裝箱從彈藥庫運到外場裝配站。然後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將使用配備的專業檢測儀器對這些精密控製裝置進行長達5分鍾左右的自動檢測。與此同時,他們中的另一部分人則會將作戰任務所需型號的炸彈彈體小心翼翼的運到外場裝配站,並將已完成自檢,確認無任何問題的控製裝置組裝到這些危險的大家夥上,成為作戰任務所需的精確製導炸彈。整個組裝時間大約會耗費8到10分鍾。

待得這一切完成後,他們會用起重設備將該精確製導炸彈裝載到停泊在一旁的電動平板運彈車上,並由它們將這些殺人利器運送到停機坪上的f15戰鬥機旁。接下來就是屬於裝配地勤人員的活計了。這些經過專業培訓的家夥們,通常會先仔細的計算一下戰鬥機機身的配重以及油箱內的剩餘油料,然後再利用液壓掛彈車與人力絞盤的配合,小心翼翼的把一枚枚精確製導炸彈掛載到機身上的各處掛點,最後再聯通上相關線纜。

由於各裝配人員的技術熟練程度不同,掛彈時間也大不一樣,但一般來說整個過程不會超過10分鍾每枚。

等到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後,就該那些加油人員出場了。這些全身都被防火服所包裹的家夥們,唯一所要做的,就是從加油車上拖出一條長長的管道,並將它的端口準確且緊密的連結到戰鬥機的受油口上,接著開動燃油泵,將一噸噸價值不菲的高質航空燃油高速泵入f15的油箱。剩下就是枯燥的等待了。反正加油機上有自動控製係統,隻要係統發覺戰鬥機的油箱裝滿,就會自動關閉燃油泵,停止輸油,並點亮提示燈。而他們唯一要擔心的就是可能會出現的火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