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省吾接到信後,意誌堅定地回信:“劉顯可用。”
張居正支持曾省吾的判斷,馬上請朱翊鈞召開禦前會議,商討剿滅都掌蠻的問題。
朱翊鈞問張居正:“這次軍事行動需要多少物資?”
張居正信心滿滿地回答:“軍糧二十萬石,白銀七十萬兩,兵力十四萬,即可一戰而成。”
朝堂下立馬嗡嗡起來。張居正轉身,掃了一眼,眼光淩厲如刀劍,朝堂頓時鴉雀無聲。
朱翊鈞剛要問話,張居正已開口回答:“軍糧可在兩廣、四川、福建湊齊,白銀七十萬兩隻是個虛數,可先給一半,看戰事發展。兵力問題,可調集永寧、水洗、酉陽土司兵力,再加上兩廣、四川駐軍,十四萬並不難。”
朱翊鈞的問話活生生被噎了回去,有點不快:“張先生,你確定這次軍事行動定能成功嗎?”
張居正嚴肅地回答:“這世間哪裏有萬無一失的事?任何事籌劃得再好,沒有行動,也是空談。隻有付出行動,才有可能見到成功。”
這是段答非所問的話,朱翊鈞“哦”了一聲,不知再問什麼。張居正雙手托著笏板正等著他的答複。朱翊鈞隻好說:“準奏,都去準備吧。”
滅亡都掌蠻
曾省吾和劉顯接到朝廷允準圍剿都掌蠻的聖旨時,劉顯興奮得一蹦三丈高。曾省吾卻心思凝重,去信給張居正說:“都掌蠻的三處據點易守難攻,我擔心傷亡太重,所以請張大人可否支援一些火器?”
十幾日後,一批包括將軍銃、七稍炮、佛郎機、百子銃在內的火器運到了曾省吾的府衙。1573年四月,曾省吾和劉顯準備完成,對淩霄寨的軍事進攻展開了。
曾省吾有好生之德,軍事行動前,派遣一名麵目可憎的武舉人李之實去“投靠”淩霄寨。寨主阿苟雖武藝高強,智商卻不高,被李之實引下山寨,活捉到了曾省吾軍營。曾省吾要他舉寨投降。阿苟狂笑:“你瘋了吧,我族有規矩,老大沒了,兒子接管,不管老子死活。”
曾省吾不相信這是真的,押著阿苟到淩霄寨前喊話,一陣不分青紅皂白的亂箭讓他相信了阿苟的話。劉顯怒不可遏:“這是群不知孝悌的野人,非用宰畜生的手段對付他們不可!”
大規模的進攻開始了,明軍的各種火器全部派上用場,勢若雷電。淩霄寨守兵被炸得漫天飛舞,屍骨無存。經過一天一夜的激烈戰鬥,淩霄寨被攻陷,除了七十多人投降活下來,其餘人全部死亡。
張居正得到捷報,急忙寫信給曾省吾:“淩霄寨已破,我軍占了他的大門,此乃天亡小醜之時。宜乘破竹之勢,早收蕩定之功。都掌蠻之前被高估得厲害,淩霄寨之破說明他們不過爾爾。”接著,張居正拿出戰略家的姿態來,指點曾省吾,“攻險之道,必以奇勝,你現在可用一支敢死隊,從間道以搗其虛。從前對都掌蠻的戰役,指揮官都久久圍困,這是愚蠢。我們是客場作戰,軍糧有限,若加以圍困,實是自困。”
兵貴神速,曾省吾不是不知道,劉顯是戰場驕子,更是成竹在胸。二人遵照張居正的指示,用曾省吾的戰略,稍作休整後就對都都寨發起進攻。都都寨寨主阿墨自聞聽淩霄寨陷落後,一直心神不寧。自他出生以來,從未見到過淩霄寨的陷落。淩霄寨不僅是他們都掌蠻的一處根據地,還是精神聖地。淩霄寨一沒,都掌蠻上下的心都碎了。
阿墨鼓動他的士兵們絕地反擊,士兵們在絕境中迸發出驚天的意誌和力量。曾省吾對都都寨勢在必得,雙方的戰鬥異常慘烈。阿墨是個喜歡打破常規的人,當曾省吾的部隊停止進攻休整時,他率領全寨精銳,突然大開寨門,衝下山來,和政府軍混戰。勇氣固然可嘉,但雙拳難敵四手,很快,他們就淹沒在十幾萬政府軍的刀叢劍雨中。
都都寨就這樣稀裏糊塗地陷落,隻剩下九絲寨在風中瑟瑟發抖。即便如此,可要想攻陷它,絕非易事。
劉顯說:“張首輔要咱們神速進攻,我看先用火器轟它一陣子,然後讓所有士兵攻寨,不怕拿不下來。”
曾省吾有清醒的認識:“我記得1465年那場戰役,政府軍就是硬攻,不但傷亡慘重,而且未動九絲寨分毫。張先生遠在京師,對許多細節並不清楚,況且張先生也要咱們實事求是,不可全聽他。你也看到九絲寨的險要了,連飛鳥都難以逾越,不如先圍住,再說下一步。”
劉顯討厭圍困,他當年在福建和倭寇作戰,向來是猛衝猛打。他一向認為,最好的圍困就是猛烈的進攻。世界上沒有攻不破的防禦,也沒有殺不死的敵人。曾省吾還在軍帳裏琢磨計劃,劉顯已帶著他的親兵,對九絲寨的大門發動了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