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張居正大概想得出。高拱應該不會從中作梗,隻是因為膠萊河事件而采取消極態度,朱載垕的決心向來飄忽不定,可能是重大原因。而朱載垕最信任的人當然是高拱,張居正又掉頭從高拱身上下手。他上疏朱載垕,請允許胡嘉去山東實地考察膠萊河。
高拱笑了:太嶽就是會來事,推薦我的親信去,這說明他同意了新膠萊河計劃。他向張居正拋個笑臉,說:“走,咱們去見皇上,趕緊把俺答汗封貢、互市的事定下來,這都耽誤好幾天啦。”
在高拱的請求下,朱載垕終於不再睡覺,但對俺答汗封貢的事卻表現得異常冷淡。張居正有點急了,拿出當年成祖永樂皇帝(朱棣)同時封瓦剌三王的曆史,請朱載垕遵循祖製。
朱棣封瓦剌三個部落首領為王的事發生在1409年,在這之後,瓦剌安靜了很多年。朱載垕當然知道這件事,所以慢吞吞地問高拱。高拱說:“皇上在廷議時已經同意,現在隻是實行,趕早不趕晚。”
朱載垕打著哈欠說:“好……好,就擬……旨吧。”
張居正如釋重負,跑回內閣就票擬:詔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其忠勇絕倫的部下六十人也被授予明帝國的官職。自此,韃靼騎士成了明帝國的貴族和軍官。既然有互市的好處,他們也不必再來搶劫,既然他們又有了新的主人,那就不能和主人動刀動槍,整個帝國北境升平了。
這是多年來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做、做不成的事。其實,俺答汗封貢的成功是意外的結果,把漢那吉投降是意外,俺答汗交出趙全是意外,但就在意外中,張居正迅疾地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成就了明帝國的和平,當然也成就了他自己。
一般人看到俺答汗欣喜地撫摸著明帝國賞賜給他的紅蟒袍服,看到韃靼武士們放下刀槍騎馬撒歡,看到和平的曙光在蒼茫的邊境上升起,就以為大功告成了。但張居正沒有,他頭腦冷靜,鄭重其事地寫信給王崇古說了五條:
第一,開市之初,民間肯定不願和蒙古人交易,所以官方必須介入,讓百姓知道有利可圖,漸漸就會自動自發;
第二,蒙古人在以往的開市中喜歡買鐵鍋,那東西在交易時是鍋,到了草原被熔化就成了武器,所以鐵鍋輕易賣不得,他們非要買鍋,就賣給他們廣鍋,廣鍋不能製造武器;
第三,蒙古使者一概不準入朝,也不許入城,隻許他們在邊堡逗留;
第四,政府和蒙古人休戰,有些邊將失去擄掠和建功立業的機會,不免心情低落,產生怨氣,你要加意防備,別讓攪屎棍壞事;
第五,我聽說俺答汗強娶的把漢那吉的老婆是個中原文化愛好者,詳細打探,把報告盡快交給我。
王崇古不明白張居正要這個女人的資料做什麼,但他已形成良好的習慣,張居正說什麼,他就做什麼。經過周密調查,王崇古得到了那個女人的資料。此女子叫克兔哈屯,貌美如花,從小仰慕漢文化,言行舉止,甚至是服裝打扮,都和漢人無二,而且為自己起了個漢人名字“三娘子”。可靠情報是,俺答汗喜歡三娘子,就如喜歡搶劫和喜歡自己的老命一樣。
張居正心裏有了譜,他意識到這個女子將是漢蒙和平的關鍵,拉攏住她,就等於為漢蒙和平上了保險。後來的歲月證明了張居正的判斷,在三娘子有生之年,漢蒙關係始終是和平為主,這緣於她的深明大義,也緣於張居正的苦心孤詣。
“俺答汗封貢”是張居正自進入政壇以來最奪目的一場表演,隻憑這件事,張居正就絕對能進入超一流政治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