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後,皇上選妃的聖旨來到了宛平,林家是宛平的大戶,名聲在外且小姐長得似如仙女、貌美如花,哪能脫逃皇上的選妃,可是大清有條不成文的規矩,就是選妃跟應招太監能夠同時進行,倆秀才都認為蘭萱肚裏的孩子就是自己留在她身體裏的骨肉血脈,故而賭氣,同時應招,是為太監。
此後的倆兄弟,為了林蘭萱和她肚子裏的孩子明爭暗鬥、是為仇敵。”
“廖捕頭又是如何得知的?當時的你,是否暗戀著林蘭萱?”顧義信喝了口酒,十分好奇地詢問道。”
廖宗民將師爺倒好的白酒,一口氣喝完,他揩了揩嘴巴,繼續講述:“宗民是蘭萱母子的大恩人,加上她已經成了廖某人的妻子,還有什麼秘密不能告訴?說句大實話,那時的宗民還真的戀著她,每每看見秀才倆,妒忌之火胸中燃。”
“打住,打住,到此為止,今天這話,給顧某人說說還行,要是讓別人知道,捕頭便是跳進了河裏也洗不清。因為你有做案的動機。”顧義信做了個打住的手勢。
“難道顧師爺不相信我廖宗民?您也認為廖某人是縱火的元凶?”
“捕頭喝多了吧?顧某若是不信宗民,咋會把聽來的秘事告訴於你?禍從口出,小心無大錯,依顧某人分析,林家大案都過去了六年,即使總管太監要從中挑撥,想讓蘭萱跟隨自己,就像陷害吳書來那樣,誣陷廖宗民,欲置捕頭於死地,可這案子早就了結,哪會六年過後,重新提起?況且當初是和珅督察的案子,其破案速度得到乾隆皇帝的讚揚和首肯,皇帝是金口玉言,豈能讓人隨意翻供,無端否認?而說和大人與陳進忠合謀,那就更是離譜,他再傻也不會傻到要去重新審理自己督審過的舊案子。”
廖宗民一聽,焦急萬分,他迫不及待地慌忙問道:“依師爺之見,何種原因?”
“原因很簡單,就是有了新的證據,足能說明廖捕頭當初參與了此案,這才迫使皇上重新下旨,將漏網罪犯拘捕歸案。”
完了,定是同鄉長工王進保死裏逃生,這才釀下了如此禍害,真是悔呀!簡直悔斷了腸子,當初為何不一刀砍下進保的頭顱?讓他幸免於難重新指控。幸好宗明投靠了日本,要不。。。。。。
“捕頭在想什麼呢?難不成林家大案有你一份?”見廖宗民苦思冥想,顧義信幹脆一擼到底。
“對,就是咱做的,大清能把我怎麼樣?
廖宗民明明知道和珅要來拘捕自己,為何不去逃跑,外地躲藏,那是因為宗民已投靠日本,是為大和民族的一分子,而眼下形勢,從濱海的巡撫到寧江的知府,全都成了山口的走卒,就連柳溪的林鎮長也棄暗投明,加入到日本人的隊伍中來,奪取濱海及東南沿海乃至整個大清國隻是時間上的問題,希望顧師爺能審時度勢,勸說高公公共同起事,加人到山口將軍的陣營裏來。”
廖宗民一口氣說完,他斜著眼睛,偷偷地看了看師爺的表情。
讓廖宗民意想不到的是:顧師爺不但不反駁,反而不斷讚許,還說對宗民的建議給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