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十歲的時候,羅伯茨就第一次慷慨地買了一台收音機給她,這在當時尚屬稀罕之物。羅伯茨認為收音機能夠傳播世界大事,這能夠開闊女兒的視野,增強對社會現實的敏感,激發她從小心憂天下的社會責任感。瑪格麗特如獲至寶,收音機也正好滿足了她想了解天下大事的渴望。每次聽完收音機後,羅伯茨先生就要女兒發表對當天新聞的看法,引發她的判斷與思考,靜靜地聽完後,他又積極地表明自己的見解,這種父女之間毫無隔膜的交流思想,一直持續到女兒完全長大以後。就是這樣,在學校裏,公民學成了瑪格麗特最擅長的科目,她成了同學中最了解時事的人,她經常在演講會中發表自己對時局的看法。而許多同學,除了格蘭瑟姆之外,對其他地方的事情簡直一無所知。
單有興趣,還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參與意識,這種興趣最終也隻是提高修養的一種方式,不能轉變為自己為之獻身為之拚搏的事業。
羅伯茨注重培養女兒的政治興趣,同時更注意引導女兒積極投身於政治活動,在實踐中熟悉英國社會的政治事務,增強對世風民情的體察與了解。羅伯茨雖然身為市政議會議員,但這畢竟與自己的政治理想相去甚遠,他要盡可能地在女兒身上實現他的雄心大誌。
當瑪格麗特還隻有10歲的時候,即1935年,羅伯茨就帶著女兒去參加選舉活動。看著女兒在選舉委員會辦公室與投票站之間發瘋似地跑來跑去,去取投票人數登記表,核對無誤後打上記號,羅伯茨先生舒心地笑了,似乎他從女兒身上看到了她光明的政治前途。
漸漸地,參加政治活動,在信封上寫地址、貼郵票、分發傳單,勸說人們去投票等政治活動,構成了小瑪格麗特的第二生命。有時羅伯茨無法參加保守黨、自由黨或工黨的政治集會,尤其是當有重要人物來作報告時,他就特意派瑪格麗特去聽報告,回家後再給他傳達。這樣,瑪格麗特的童年一直與當地的政治活動分不開。
羅伯茨早年的政治觀點傾向於自由黨,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他的政治觀念影響很大,戰後他又入了保守黨。後來歐洲法西斯主義的猖獗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羅伯茨更加堅信保守黨的政治主張,他常常給女兒分析歐洲當時日漸惡化的社會局勢,並多次闡發保守黨的政治觀點。父親的政治傾向,最終使撒切爾夫人變成了一位忠誠的保守黨人。
瑪格麗特最終成了羅伯茨先生政治理想的實現者,這顯然與羅伯茨矢誌不渝培養她的興趣有關,他總是想方設法挖掘女兒的政治潛能,提高她所必須具備的政治素養。而時下的父母親常常缺乏對子女興趣的把握,總希望花上大量的金錢把子女培養成從小就無所不通的通才,不注意特別突出她們的興趣,並通過刻意的培養,把興趣化為她們自己的一種事業,一種追求。從羅伯茨的教育方法中,我們也許能得到許多啟示。
專家建議:
告訴孩子優秀的女性無不擁有自己的理想。
和孩子探索她的理想是什麼。
啟發孩子為理想應該做到什麼。
培養孩子為成就理想必備的素質。
感謝母親
索菲婭·羅蘭之所以能成為著名的影星,是因為她背後有這樣一位善於奉獻的母親。
索菲婭的童年是淒苦的,是在饑餓和寒冷中度過的。在那段日子裏,隻有她們母女二人相依為命。
母親靠在酒店裏替人彈琴掙錢養家糊口,她也跟母親學琴,夢想成為一名鋼琴家。可這一美夢很快就因生活的艱難而破滅了,因為彈鋼琴是有錢人的專利。
一次,母親得知那不勒斯要舉行少女選美比賽,她鼓勵女兒也去試試。可根據參賽規則,參賽者必須穿著午後服裝和夜禮服,她卻沒有像樣的衣服。於是母親從針線袋裏找出一些零碎的料子,給她縫了一身褐色的嗶嘰服,算作午後服裝;又把一個粉紅色窗簾扯下來改做了一件夜禮服。可沒有與之相配的白鞋,母親便把她惟一的一雙黑皮鞋用白油漆塗了兩遍,索菲婭就穿著這些服裝走上了選美的擂台。
索菲婭憑著她內在的氣質和大方的舉止,被選為大海皇後的十二名女兒之一——海的公主。
這次意外的成功激發了母親把她培養成一位演員的念頭,而這也是索菲婭夢寐以求的。
不久以後,母親送她進了一家戲劇學校學表演,但她在那裏學到的隻是怎樣擠眉弄眼。她們聽說有一個龐大的美國攝製組要來羅馬拍片,準備招臨時演員。母親毅然陪她來到羅馬應聘,索菲婭又一次被幸運地選中。從那以後,她就開始了演員的生涯。
受母親的影響,索菲婭不論做什麼事,都會不遺餘力地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去幹,並盡量幹得完美無缺。為了精益求精,她從不吝惜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在她的藝術生涯中,有過巨大的成功,也有過慘痛的失敗。但不論成敗,母親永遠都支持她、鼓勵她,使她對人生、對藝術都充滿了自信。
索菲婭說:“即使在屢遭失敗的情況下,我仍相信自己,決不氣餒。我不是一個天才,我除了自己以外,無人可以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