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笑迎挫折:失敗是成功之母(3)(1 / 2)

情商點撥

一位哲學家麵對一個失敗者說過這樣的話:“人生免不了失敗。失敗降臨時,最好的辦法是阻止它、克服它、扭轉它,但多數情況下常常無濟於事。那麼,你就換一種思維,設法讓失敗改道,變在失敗為小失敗,在失敗中尋找成功。”相對於死亡而言,僅僅失掉一條腿,何嚐不是成功和勝利呢?

還需最後一躍

有一個博學的人遇見上帝,他生氣地問上帝:“我是個博學的人,為什麼你不給我成名的機會呢?”上帝無奈地回答:“你雖然博學,但樣樣都隻嚐試了一點兒,不夠深入,用什麼去成名呢?”

那個人聽後便開始苦練鋼琴,後來雖然彈得一手好琴卻還是沒有出名。他又去問上帝:“上帝啊!我已經精通了鋼琴,為什麼您還不給我機會讓我出名呢?”

上帝搖搖頭說:“並不是我不給你機會,而是你抓不住機會。第一次我暗中幫助你去參加鋼琴比賽,你缺乏信心,第二次缺乏勇氣,又怎麼能怪我呢?”

那人聽完上帝的話,又苦練數年,建立了自信心,並且鼓足了勇氣去參加比賽。他彈得非常出色,卻由於裁判的不公正而被別人占去了成名的機會。

那個人心灰意冷地對上帝說:“上帝,這一次我已經盡力了,看來上天注定,我不會出名了。”上帝微笑著對他說:“其實你已經快成功了,隻需最後一躍。”

“最後一躍?”他瞪大了雙眼。

上帝點點頭說:“你已經得到了成功的入場券——挫折。現在你得到了它,成功便成為挫折給你的禮物。”

這一次那個人牢牢記住上帝的話,他果然成功了。

情商點撥

我們每個人都會麵臨各種挑戰,各種機會,各種挫折,這時候你能承受挫折的能力,就是你未來的命運。成功不是一個海港,而是一次埋伏著許多危險的旅程,人生的賭注就是在這次旅程中要做個贏家,成功永遠屬於不怕失敗的人。

沒有痛苦就沒有自由

在美麗的印度,有一個青年名叫薩丹。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意外染上了麻風病。幸運的是,他無意中結識了一位善良的傳教行醫的傳教士醫生保羅·布蘭迪,兩個人第一次見麵就頗為投緣,結成了忘年交。從此好心的布蘭迪醫生便把薩丹帶在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幾年後的一個夏天,薩丹想回家過個周末,一是探望家人,二是想看看自己獨立生活的可能性。

由於麻風病的原因,薩丹的神經末梢對外界的刺激沒有感覺,無法感覺到疼痛。臨行前,布蘭迪醫生告誡他對陌生環境中的危險要格外小心。一切準備就緒,薩丹登上了開往家鄉馬德拉斯的火車。

星期六晚上,和親戚朋友盡興而散的薩丹,回到自己曾住過的房間,一頭倒在草鋪上,沉沉地睡著了。

第二天早晨一覺醒來,薩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細檢查全身。因為無法感知痛苦,所以隨時隨地檢查自己,便是他唯一可以判斷危險、保護自己的辦法,多年來薩丹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檢查的結果讓他大吃一驚薩丹發現自己左手的食指已經血肉模糊了。原來這個房間年久失修,他熟睡時,有隻老鼠從牆洞裏鑽進來,竟然把薩丹的手指當成夜宵。但由於感覺不到疼痛。薩丹連一隻小老鼠都抵禦不了。

周日晚上,薩丹不敢掉以輕心。他整夜都盤腿坐在草鋪上。背靠著牆,借著油燈的光看書。破曉時分,他的眼皮越來越沉重,終於再也抵擋不住疲倦,薩丹頭一歪睡著了。幾小時後,薩丹被家人的叫聲驚醒,原來薩丹的右手滑到了盛燈油的碗裏,手背上的皮肉都被燒焦了。幸虧油燈的油所剩不多,又被家人及時發現否則連他本人也會葬身火海。看到這一切,薩丹失意地告別了親人,雙手纏著繃帶離開了馬德拉斯。

布蘭迪醫生在回憶錄中寫道:“薩丹回來後,我為他清理傷口。我們都忍不住失聲痛哭。因為沒有感知痛苦的能力,薩丹最渴望的自由被剝奪了。”

情商點撥

沒有痛苦,就無法知道危險的存在;沒有進退的尺度,就無法判斷做得是對還是錯;無法保護自己,就永遠擔驚受怕,沒有自由。

將痛苦轉化為動力

傑米就是一個將痛苦轉化為動力的聰明人,他將不幸牢牢記在心中,隨時隨地提醒自己去千好工作,終於戰勝了挫折,逐步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30年前,傑米是一個破產的電動機廠經理,在法院通知他上法庭聽候破產判決的當天,太太領著兒子與他離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