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乃感天地之道,順天而行,融入自然萬物,講究無為而治,老子認為天地萬物皆有道生,而道的物質承載便是天地初開前便存在的混元氣,混元氣可點石成金,催死複生,是萬物根本,道家修煉本質便是提升體內的混元氣。
所謂一氣化三清,混元氣由心脈出發,通常會流入人身上三處丹田,所謂天地陰陽相補,湧入下丹田的便化作天罡正氣,湧入上丹田的便化成地載玄光,而中丹田雖離心脈最近,卻極少有人能將混元氣湧入其中。
北宋年間,趙氏皇族尤尊道家,致使道教達到鼎盛,包括煉丹術,五行法術等基本道術得到很大推廣,而上古三式:奇門遁甲,太乙玄術,六壬占卜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動。
公元1012年宋真宗覺宮中藏書匱乏,便命張君房為著作佐郎,專事修藏,張君房便集合宮中古籍,再號召各派掌門道人,天下隱士共修築五年,方成一藏,起《千字文》“天”字為函目,終於“宮”字,題名《大宋天宮寶藏》,此後天下修道之人皆想觀摩,但趙氏皇族定下皇律唯有當朝皇帝和太子能觀此書,天下之人見趙氏想獨吞天書,為搶天書,叛亂頻發,死傷者以十萬計,又過五年皇城突降天火,天書毀於一旦,同年真宗駕崩,仁宗繼位,而仁宗方才十二歲,天下之人非議流言頗多,國家混沌,但天書之爭得以平息,可陰霾足足持續了四年之久。
直到公元1026年仁宗突感治國之方,國情迅速好轉,百姓豐腴,大宋人口陡增千萬,而且出現包拯,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等人傑,可謂是人才鼎盛,君子滿朝!天下便起傳言:天書焚毀前著作佐郎張君房已秘密摘錄天書精要萬餘條,修書四年,方成一書進獻給了仁宗皇帝,方使仁宗領悟大道,但始終沒人見過此書,也不知此書之名,久而久之天下之人皆以為是心有不甘之人的臆想,並未引起動蕩。
但好景不長,遼國崛起,西夏建國,隱患諸多。直到宋徽宗時期,趙佶一心隻求長生修仙之法,寵信王老誌,張懷素,林靈素等道人,蔡京、高俅等人便借此趁虛而入,霍亂朝綱,致使國力衰亡,隱患爆發。
整整一百年後,公元1126年,對於宋國的出爾反爾,金國惱羞成怒,揮軍南下。金國為達目的,更請巫師調動巫山石怪,再征集北戎巨人等數十萬精兵攻打宋國,李綱將軍為首的忠勇之士奮勇抵抗,但內有奸臣,宋欽宗糊塗,竟罷免了李綱,至閏十一月金兵已兵臨城下!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二十二日傍晚,汴京城內則一片凋敝,城中補給被隔斷,存糧主要又被征作軍用,城中百姓隻得將城裏的蟑螂、老鼠、樹皮、草根能吃的都吃了,最後沒辦法隻得鄰家換子而食,場麵慘不忍睹,人性也已蕩然無存,城中百姓想的隻是如何活下去。
這幾天工匠們日夜趕工修補城牆上的坑洞,這是前幾日金國大軍攻城,試圖用巨神搶奪城樓,巨神在攀爬城牆時留下的。夕陽映襯著青灰色的城樓,而城樓上的站著一位身披金甲的將軍,此人乃守城主帥張叔夜,原為四壁守禦使李綱將軍之副將,李綱被罷免後其暫代四壁守禦使之職。張叔夜望著城外十幾裏處銀河般連綿不斷的光點,那都是金軍的營地,金軍包圍汴州已有近一個月,圍攻京師也已經有9日。“將軍,防禦工事已經修築完畢。”副將的話打斷了張叔夜的思緒,“好。”張叔夜隻冷冷的回答到,因為他心裏很清楚,如果各地援兵再不來,汴京撐不了今明兩天了。
“報,兩千死士已集結完畢,等候將軍派遣。”,“好,死士們都是從哪些軍營選拔的?”“報告將軍,所有人都是從上四軍選拔出來的精銳,其中捧日軍115人,天武軍319人,龍衛軍622人,神衛軍944人,總計2000人,其中包括都頭24人,還有….。”“還有什麼?”張叔夜問到,“其中還有“帶禦器械”風神槍段大人”。“段宸!傳令下去,兩千死士在天黑前駐紮在城門外”聽到這個消息張叔夜本已暗淡的內心泛起些許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