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自身巨大的潛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沉睡的巨人——潛能,大自然賜給每個人以巨大的潛能,但由於沒有進行各種有效的訓練和開發,每個人的潛能從沒有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並非大多數人命裏注定不能成為愛因斯坦式的人物。任何一個大腦健全的人與一個偉大科學家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他們的差別隻是用腦程度與方式的不同,而這個鴻溝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因為從理論上講,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潛能可開發。

認識你的潛能

如果我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認識自己的能力了嗎?為了找到適當的答案,你可能要進行反複的思索。盡管每個人可能不止一次地發問:“我實際上是什麼?我的能力怎麼樣?如果我完全駕馭了我的力量和我的整個潛力,我到底能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但是,很少有人能夠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潛能。

潛能是存在每個人身上的尚未實現的心理能力,是相對於人的現實能力而言的。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潛能。

有人把潛能比做屹立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冰山,露出水麵的部分即被作為已經發揮出來的潛能,水下的部分即被視為尚待開發的潛能。還有人將其比喻為一座待開發的金礦,蘊藏量極大,價值珍貴。

一旦哪一天科學的發展能夠深入了解到腦的構造與功能,人類將為儲存在腦裏的潛能而感到吃驚。

非常可惜的是,由於沒有進行各種有效的訓練,使我們完全能夠成為天才的能力沒能發揮出來。我們大多數人並非命裏注定不能成為一個愛因斯坦式的人物,其實,不管從事什麼事業,我們都有可能在自己的領域內成為一個天才,有可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人的潛在的智能,由於尚未展露和表現,往往不僅不容易被別人所認識、所承認、所重視,甚至連自己也難以了解,因而,稍微忽略就會被埋沒。不僅被別人埋沒,而且被自己埋沒,而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你有沒有聽過一隻鷹自以為是雞的寓言?

一個極其偶然的因素,鷹蛋和雞蛋混在一起,由一隻母雞來孵,孵出來的小雞群裏有了一隻小鷹。小鷹和小雞一起長大,因而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雞外還會是什麼。起初它很滿足,過著和雞一樣的生活。

但是當它逐漸長大的時候,它心裏就有一種奇特不安的感覺。它不時想:“難道我注定是一隻雞嗎?我一定不隻是一隻雞!”隻是寧靜的生活讓它相信,自己就是一隻雞,隻不過模樣不同罷了,因此它一直沒有采取什麼行動。

直到有一天,一隻老鷹翱翔在養雞場的上空,小鷹感覺到自己的雙翼有一股奇特的新力量,感覺胸膛的心正猛烈地跳著。它抬頭看著老鷹的時候,一種想法出現在心中:“養雞場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飛上青天,棲息在山岩之上。”

它從來沒有飛過,但是它的內心裏有著力量和天性。它展開了雙翅,飛到一座矮山頂上。極為興奮之下,它再飛到更高的山頂上,最後衝上了青天,到了高山的頂峰,它發現了偉大的自己。

不要以為這不過是個很好的寓言而已,不要以為你就不能成為一隻翱翔之鷹,不要以為自己隻是一個平凡的人,不要以為自己就不能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

或許這正是問題的所在——你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能夠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這是實情,而且這是嚴重的事實,那就是我們隻把自己釘在我們自我期望的範圍以內。

但是每個人確實具有比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才氣,更多的能力,更有效的機能。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潛能

人的潛能,是最寶貴的資源,是最寶貴的潛在的財富。那麼,你了解你的潛能有多大嗎?還是讓我們來看看科學家的答案吧。

20世紀初,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指出:一個普通的人隻運用了其能力的10%,還有90%的潛能尚未被利用。

後來,心理學家瑪格麗特·米德研究發現:每個人隻用了他的能力的6%,還有94%的潛能未被利用。

1980年,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奧托認為:“據我最近發現,一個人所發揮出來的能力,隻占他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說,人類潛能96%還未開發。

當今世界鼎鼎大名的控製論奠基人N·維納認為:“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說,每一個人,即使他是作出了輝煌創造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己的大腦潛能還不到百億分之一。”

這些科學數據清晰地表明這樣一種趨勢:社會愈前進,科學愈發展,對人類潛能的研究愈深入,就愈發現人類潛能之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