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儒生驚呆了(2 / 2)

直至吳天離開這個小鎮,依然聽到這些閑的蛋疼的儒生在大罵新明暴戾,就連顧炎武等人也成為了人人唾罵的對象。當吳天來到昆明,這裏更加熱鬧,大肆宣傳江南暴政,大肆舉辦追悼會,好像平西王才是天下大救星似的。

一個道姑呆呆地站在道觀中,眺望昆明全景。忽然身後另外一個道姑卻走了過來,歎道:“亂世又來了!”

這兩人不是誰,正是李香君和柳如是,李香君因侯方域變節而傷心欲絕,欲尋死,後遇柳如是,李香君方才活了下來,兩女也因各自喜歡的男人均變節投敵而有了同病相憐,本來李香君隱居在帝都,後因錢謙益反對吳天在帝都的暴行,直接死於吳天之手,算是仇敵了。

這名道姑歎道:“現在更加亂了,要不是圓圓邀請,恐怕我們也要死在吳天之手。”

這兩名道姑說來巧合,吳三桂引滿清入關後,重新把陳圓圓收入私房,柳如是和李香君不大喜歡陳圓圓,覺得陳圓圓沒有國格,後來侯方域和錢謙益都成了滿清官員後,兩女對陳圓圓有了改觀,重新有了信件來往。

在吳天去帝都時,忽然接到陳圓圓的來信,說自己已做了道姑,本想做尼姑,可做尼姑很危險,在吳天發布的命令中,中原佛門均在屠殺之列,遂改換身份成了出家修行的道姑。兩女感激陳圓圓出手相救,為了還恩情,不好拒絕,故而兩女結伴而行來到雲南,未等兩女返程,忽聞噩耗,錢謙益因反對吳天屠殺京都韃子家人而遭吳天屠戮,錢謙益一家盡皆死在了吳天手中,雖然不是吳天出的手,可也是吳天手下之人做下的。

李香君拿著一份新明辦的官方報紙,苦笑道:“現在我們都成了漢奸之妻了!”她們一直反對韃子屠殺,所以對家中的丈夫都不大滿意。錢謙益和侯方域的死,兩女心中並無恨意,畢竟是兩個民族之間的仇恨,誰也無法改變,韃子在中原放下的罪惡,不論怎樣也無法抹除其滔天罪行。

柳如是道:“儒人啊,真是賤,沒有真正儒人的風骨。我們眼睛都瞎了,可惜我們已選擇了自己的人生,做了漢奸之妻也屬正常。”

她與錢謙益的感情從錢謙益投降滿清後,感情就已經沒有了,要不是她出麵相救,後來又與錢謙益分房,隻怕世人不會看在她麵子上而饒恕了錢謙益,錢謙益那種軟骨頭,讓柳如是非常不恥。

當年的秦淮八豔,沒有一個有什麼好歸宿的,均不得好死。現在陳圓圓過得最好,可陳圓圓也處於感情漩渦,她伺奉過吳三桂,也伺奉過李自成。名聲也不大好,何況一個是反賊,一個是漢奸,名聲比她們還臭。

陳圓圓因為出生不久的女兒被一個尼姑帶走,她也因此與吳三桂鬧翻,出家做了道姑。這個道觀的觀主便是陳圓圓,不過陳圓圓似乎忘記了外麵的紛擾,一心求道,不問世事。

她們來這裏,實則也是吳三桂的意思,是想她們勸說陳圓圓回王府。時局變化太快了,快得兩女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中原雖然還有許多軍閥,不過真正成氣候的卻隻有江南的新明,乃是大明最後一位公主建立起來的新的統治集團。當然,大家都知道幕後之人才是吳天,北方成了台灣鄭家的根據地,西南地區成了吳三桂的統治地區,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兩女也意識到東林黨的危害,能說不能做。東林黨人善於空談闊論,不善於實際治理。當年她們也是被這些空談家蒙騙了,最後落得個所托非人。

吳天雖然在江南執行了鐵血政策,殺了一大批儒生,抄沒了儒生家產,可吳天也沒有把這些財富和土地霸占,相反,吳天卻把這些土地分給了那些無地之民。

如果吳天早生二十年,那麼她們所選擇的人就不是她們當年所認為的英雄了,而是吳天無疑。頗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我恨君生早,君恨我未生。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之慨。

柳如是苦笑道:“我老君方生,哭恨無悔藥,我心早已死,但願來世見。”

李香君驚駭地看著柳如是,不由道:“姐姐,你喜歡吳天,他……可是殺了姐夫的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