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生的緣分(2 / 2)

康熙也是非常果斷的人,當機立斷,他不想中了他人的計,隻有脫離局中,才看得清局勢。自從他坐上皇位後,他一直秉承這樣的心態,所以鼇拜才沒有把他逼到絕路,海大富為了按康熙的心,在康熙離開後,立即吩咐多隆帶著趙齊賢、張康年把韋小寶擄走,茅十八為了保護韋小寶,更是身受重傷,多隆給出的答案是韋小寶對朝廷不敬,要把韋小寶帶到京城審判。

眼下韃子勢大,單是他一個人是無法從韃子手中搶奪,何況他雖然受了重傷,卻逃出了韃子的追捕。白虎鎮發生的事情,吳天一清二楚,原以為韋小寶的命運會得到改變,那料韋小寶還是要進宮,既然韋小寶進宮了,那他也不會客氣了,就讓韋小寶做個真正的太監。

以韋小寶心性,一旦與康麻子好上,那心就會偏向韃子,大義在他眼裏一文不值。雖然也重義氣,但是也非常親厚。以康熙的手段,收服韋小寶簡單之極。

不過韋小寶到底恨不恨康熙,他不知道,但是他的確放了一本葵花寶典的殘本在皇宮,想來康熙應該發現了這門奇學,隻是葵花寶典第一關就讓康熙難以抉擇,欲練神功,必先自宮。康熙沒有把寶典給海大富,料想海大富還沒有得到康熙真正的信任,畢竟海大富是順治的心腹,而順治現在尚在人世,將來的皇位到底是不是他的尚未可知。

孝莊雖然支持他做皇帝,可順治在朝中的影響力太大了,就連孝莊也不敢輕舉妄動。當年順治出家可是讓孝莊氣個半死,不得已欽定了康熙做皇帝,當下韋小寶不屬於任何勢力,就是個江湖菜鳥,而且人也非常機靈,是故,康熙才有收服韋小寶的心思,不過康熙不會把實情告訴韋小寶的,閹割韋小寶也是海大富出手,大不了將來讓韋小寶修煉葵花寶典有成後殺了海大富滅口就是了。

打心裏,康熙是想順治死,最好這次事件後,順治也讓吳天背黑鍋才是最好的結局,當然是鼇拜也可以。這次微服私訪,也是康熙想在外麵無色一個可以為他辦事的精幹人員,瞧中韋小寶,乃因韋小寶是底層人物,人也不笨,相當聰明,知道取舍。

當韋小寶離開白虎鎮,遂又被多隆、趙齊賢和張康年等人帶到海大富跟前,隻見海大富正眼也不瞧一下,尖聲尖氣道:“這小子很機靈,可以為雜家辦點事,你們把他送到淨身房去,好生調養,等雜家這裏事了就親去帶他走。”

韋小寶雖然想破口大罵海大富無恥,他去了皇宮還有命麼?心中非常後悔自己嘴巴管不住,竟然當著韃子的麵子罵了韃子,現在好了,他的小命也將不保。

多隆、趙齊賢、張康年知道韋小寶是康熙欽定的人,途中也不敢過於得罪,隻見多隆道:“小兄弟,對不住了,這是海公公吩咐的事情,我們不得不尊崇,得罪之處還望小兄弟原諒。”

多隆早知道康熙的意圖,所以一路上把海公公詆毀一番,韋小寶聽著多隆等人的敘述後,震驚無比。因為經驗不足,是故韋小寶還以為三人把他當做兄弟,什麼都說。

韋小寶道:“多大哥、趙大哥、張大哥,既然海老烏龜如此囂張,你們可是皇上的禦前侍衛啊,難道他連皇上也不放在眼裏麼?隻要把此事告知皇上,皇上一定會為你們做主的。”

多隆歎道:“韋兄弟,你有所不知,海公公乃先皇心腹,又是老臣,皇上顧及先皇,所以才沒有懲罰他。倒不是皇上怕他,哎,誰叫當今天子是個大孝子呢?所以受多大的委屈,我們這些做臣子也要忍著,何況海公公武功超群,殺我們易如反掌,我們要是怒出任何不滿,恐怕我們都要身首異處了。”

韋小寶驚歎道:“做太監這般吊,竟然橫行無忌。這海老烏龜也太厲害了,連皇帝也不怕。”

張康年當即說道:“為了對付海公公,所以韋兄弟要原諒我們的苦衷,等韋兄弟坐上了內總管的位置,海公公還不是韋兄弟說了算,是殺是刮全由韋兄弟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