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坑徒啊(2 / 2)

吳天見琴清認真的樣子,歎道:“哎,夫人既然不喜歡那就算了,這是你情我願的事,我也不能把我的快樂建立在你的痛苦之上,各有各的底線,方才隻是戲言罷了,夫人切莫生氣,今晚我還想大被同眠呢?”

吳天實沒想到楚王派來的將領會是項燕,這可是楚國繼景陽之後又一個名將,可惜遇到了蒙家兄弟蒙恬蒙武和王翦而亡。隻是吳天現在也不知道王翦的下落,據聞王翦在長平之戰也參與了大戰,苦於秦軍長平一敗,王翦似乎也沒有在戰死名單中,現在也沒有歸秦國,甚是詭異。吳天本想把王翦收歸帳下,可惜無緣一見。

王翦是秦國繼白起之後又一個難纏的絕世名將,雖然不如李牧和白起這般出彩,但其才能絕對在廉頗之上。白起和李牧都是兩個純軍事人才,不懂政治,故而軍事上成就極高,王翦與廉頗都懂政治,懂得自保,兩人能攻能守,可惜廉頗在趙國,現在趙王尚未剝奪廉頗手中之權,郭開和趙穆還沒有執掌趙國大權,未曾奪權。

王翦的失蹤,吳天料想是王翦看到了秦國已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希望,現在應該處於觀望之中,亟待時機,乘勢而起。如果廉頗和王翦真如曆史上那般政治出色的話,那王翦和廉頗一旦得知他在滇國當了王,無路之下必然來投。

不過吳天大貓沒有逮到一隻,小貓倒有一隻,這隻貓的後人可了不得,乃是聞名千古的西楚霸王項羽之祖。他不怕項羽會造反,隻怕項羽不夠努力。何況他的子孫也不怕這些所謂的名人,他自己的種豈能輸給這些凡夫俗子。

“項燕這是個不錯的將領,楚王不用,真是瞎了眼。單憑他來到滇國,就立即把滇國重要關隘把手住,就是滇國的重要戰略要地也接手過來,反而省卻了我一番布置。”吳天看到項燕派來長子送信,講述項燕在滇國的部署。由此可見,項燕是在試探他的心胸,到底能不能容下他這隻老虎。

韓晶備受吳天熏陶,早已增長了見識,一眼瞧出項燕是想投靠吳天,想把項氏一族遷移至滇國,當下天下格局已變,尤其秦國長平一戰大敗而歸,更是割地賠款,已傷了國家元氣,極難恢複過來。

雖然東方六國國君都不咋地,但勝在身邊有能臣幹將,尤其是魏國更有信陵君這樣的軍政奇才,豈能瞧不出當下吞並秦國,削弱秦國國力。雖然無法突破函穀關,卻可以打擊秦國經濟,使秦國無法安心恢複國力。

倘使吳天沒有得到滇國王位,恐怕所有人都不大看好他。他沒有立足之地,就沒有自己的根據地,一個勢力若想發展壯大,必須有著自己的根據地和大後方。滇國的地理位置極佳,且滇國之中銅鐵並不缺,資源非常豐富,土地雖無七國肥沃,但吳天可以通過商業手段積攢起戰略物資,糧食更能保持年年儲備,有了糧食和布匹,滇國就不怕其它國家在滇國崛起後掐著滇國的脖子,斷去滇國糧食和布匹的貿易。

楚國有的是糧食和布匹,而他手中有的是白紙,可以用紙來換取大量的糧食。他隻須渡過三年糧食危機,滇國便能在糧食方麵自給自足。何況他還掌握了煉鐵技術,若他在滇國大力發展經濟和軍事,料想趙國郭氏和烏氏均會把重心轉移到滇國來,烏氏可以為他培養優良的戰馬,郭氏可以為他提供精良武器。

他儲備的紙張早已換成了糧食和布匹,這是楚王與他暗中交易,楚王也知道吳天來滇國,若無糧食支撐就極難收攏民心,滇國現在要的是穩定,若讓夜郎國這個狼崽子得了先機,那楚國南疆就將不穩,不穩定,楚國就無法全力以赴對外擴展。

楚國不但與秦國接壤,還與韓國、魏國和齊國接壤,相反趙國卻被這韓魏兩國把楚國和趙國隔離開,暫時不會發生衝突,關係還是非常和諧。等楚國和魏國、齊國等國分出勝負,楚國勝利了,但楚國國力也將大損,就憑楚國那些將領,料想不是魏國的對手。如果齊國和楚國聯手,興許能在魏國身上占些便宜。

吳天對項燕的眼光也感到好奇,他雖然名聲很大,但滇國的確不在中原諸國眼中。偏偏項燕卻看中此點,竟有相投之意。既然襄王有意,那巫女也不能無情。項燕考驗他的容忍度,那他又何嚐不考驗一下項燕的眼光和遠見呢?

想到這裏,吳天對項燕長子項渠道:“回去告訴你父親,那些跟隨而來的流民立即組織起來開荒,並且要大力修建官道,教他放心大膽的去做,尤其流民,這才是重中之重,不要擔心糧食的問題,我自會解決。至於滇國內的政治和勢力,等我登基稱王後再作處理。”

項渠一直擔心吳天會惱羞成怒,項燕當時派他來,他就害怕極了。雖然項氏一族在楚國算不得頂級豪門,但也不是誰都可以揉捏的軟柿子。唯獨對麵吳天這等人,項氏才不敢放肆。實在是吳天在趙國滅掉的家族並不少,兼且吳天手中的力量在項燕未作出決定前並沒有現身,仍舊潛伏起來,這才是項燕不得不做出無奈的試探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