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果斷表達觀點。對工作所涉及的領域心裏有底,表達態度要堅決。麵對問題,明明有自己的見解,卻思前想後,猶猶豫豫,等到其他同事提出時才懊悔不已,一次一次的錯過,我們就會失去表現的機會;平時說話總是模棱兩可,明明是一個正確的意見,卻讓他人產生模糊的感覺,這也會讓他人對我們的正確意見產生懷疑。所以,當我們考慮好了,我們就應該果斷地提出自己的意見。
6.讓自己在競爭中不斷成長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所有政策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隨時備戰,為獲勝做好一切準備。海軍陸戰隊的所有士官和軍官,不論在工作上有多勝任,表現有多優秀,立過多少戰功,都無一例外必須通過每半年一次的體能測驗,未能通過測驗者,將經曆嚴格的重新考評,如果仍未過關,其資曆發展很可能畫上一個句號。
因此,無論是剛入伍的新兵,還是久經沙場、功勳卓著的軍官,都不敢停頓懈怠,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或躺在功勞簿上,過舒心安穩日子,其實在這裏根本沒有安逸日子。每個人都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時刻保持一級戰備狀態,並以新人的姿態來訓練、打磨和約束自己。正是這種高度的生活壓力,才創造出海軍陸戰隊傳奇般的經曆。
每次挪威漁民出海捕撈沙丁魚,抵港後發現,許多沙丁魚早已死了。由於死魚賣不出好價錢,漁民們千方百計想讓魚活蹦亂跳地返港,但種種努力均告失敗。隻有一艘船總能帶著活魚回來,這是什麼緣故呢?原來,這艘船上的漁民捕了沙丁魚後,每次都要在魚槽裏放一條大鯰魚。鯰魚進入魚槽,總是四處遊動,到處挑起摩擦,沙丁魚發現多了一個“異己分子”,自然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以“抗擊”鯰魚。如此一來,沙丁魚在拚命遊動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這就是公司推崇的“鯰魚效應”。其實,一個公司也如此,如果員工長期處於平穩無波瀾的環境中,就會失去生命活力和前進的動力,容易養成惰性,缺乏競爭力。隻有有壓力、有競爭、有生存威脅,員工才會有緊迫感和進取心,才會像與鯰魚爭鋒的沙丁魚那樣鮮活起來。
毫無疑問,競爭是公司生存的最大武器,是公司發展的動力與源泉,是促進員工拚搏向上的絕對因素。如果公司沒有競爭與淘汰機製,一味使用齊頭並進的管理方式,小仁小義的結果隻會姑息怠惰,使員工養尊處優、張狂自大,耽誤公司的“進化”,使公司在競爭環境中悲壯出局。
英特爾公司意識到已有的輝煌都是暫時的,稍有懈怠和停頓,公司就會一潰千裏,被其他對手乘虛而入,吞食殆盡。必須持續保持公司的競爭激情,鼓勵內外競爭,並讓每個員工感受並加入到競爭的行列中,才能確保公司的競爭地位不被他人顛覆。美國海軍陸戰隊“不晉則退”的軍旅文化,在英特爾公司表現的淋漓盡致。
公司每年進行一次員工評估,凡是做同樣工作、同等級別的員工,無論身在何處,都參照同樣的評估標準,放在一個組裏,一起進行評估。從中找出工作表現最好、績效水平最高的員工,進入人才“快車道”,給他們提供在其職業道路上所需的更多培訓,讓他們快速成長起來。英特爾人才評估標準遵循六個價值觀:(1)以結果為導向;(2)具有冒險精神;(3)良好的工作環境;(4)質量;(5)以客戶為導向;(6)紀律。評估結果則分為三類:一類,超優;二類,優秀;三類,需要提高。
同時,公司還有一個員工速度的評定。公司要求每個員工每年都有進步,每年都有提高,每年都對公司有所貢獻,並對表現尚佳的員工給予積極的表彰和獎勵,旨在營造人人奮發向上,不斷追求卓越的創新氛圍,激發每個員工的旺盛鬥誌和工作熱情,以消除大公司中官僚、自滿和怠惰的壞毛病。
海爾公司總裁張瑞敏也清醒地認識到:如果員工進入公司後,一帆風順,容易產生麻痹鬆懈、驕傲自滿的情緒,認為天下太平了,什麼事都很簡單,不在話下。當這種情緒彙聚起來,形成一種風氣,一旦遇上風浪,那是極其危險的。
由此,他製定了海爾的生存理念: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以打破現有平衡和安逸,使每個員工保持清醒頭腦,增強危機感,逃出“周期率”厄運,確保海爾大船高速、安全的遠航。
海爾公司打破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之說,推行“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的人才競爭機製,並在賽馬中,嚴格遵循“優勝劣汰”的鐵律。即將員工分為三類:試用員工——合格員工——優秀員工,通過科學的賽馬規則,進行嚴格的工作績效考核,使所有員工在動態競爭中提升、降級、取勝、淘汰。
在這裏,沒有身份貴賤、年齡大小、資曆長短,隻有技能、活力、創新精神和奉獻精神,充分體現了“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用人哲學,使每個員工在實現集體大目標的過程中,都能找到一個發揮自我才能的位置。
所有崗位都可參賽,崗位是擂台,人人可升遷。競賽中,勝出者,試用工可轉化為合格員工乃至優秀員工;未勝出者,優秀員工會降級為合格員工或試用員工。如此一來,人人都有危機感和緊迫感,任何人都不能滿足於已有的成績,更不能自我鬆懈,都必須有進取心,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從一個起點向另一個更高的起點快速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