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教訓也同樣適用於野心勃勃、夢想創辦自己企業的創業者。

創業,也要有效地運用你以往的工作經驗。同時要樹立起信譽,需要取得相應的資格。

如果你想以連鎖店的形式開創自己的事業,你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比如,在其他連鎖店做一段臨時工,積累相應經驗是相當重要的。

第5條:你所選定的事業前景如何?

你一定要選擇你有經驗的和你所喜愛的工作。但同時,你必須注意:你所選擇的事業本身必須有發展前途,前景可觀。如果你所選擇的業種本身效益不佳,你就需要重新研究確定想進入的行業。在前景不妙的行業內,你很難成功。

即使是你所熟悉的行業,你是否有獨到見地?你是否發現了別人尚未看到的商機……這對你的成功十分重要。不管怎麼說,總有例外的情況。如果你不期然涉足你陌生的行業,即使開頭挺順利,假使你平常沒有對各種意外性有所準備的話,你的事業也不可能發展壯大。

遺傳學告訴我們:個體的變異是在正常的係統不斷的循環往複中產生的。好的企業、好的產品也決非一蹴而就,它隻能在企業的不斷發展完善中產生。

第6條:你認為你要創辦的企業,規模應該有多大?

現今企業中正興盛裁員的浪潮。裁員,是經營者無能的表現。企業經營不景氣,因而要用裁員的辦法,削減員工以擺脫困境。話雖如此,說實在的,對經營者來說,人事費用負擔確實很沉重。

你所創辦的企業,規模多大合適?這要考慮你辦的企業是個人的、是一般的公司還是大型公司。

如果你要創辦的是個人企業,就不需要什麼法定資本,創辦費用也微乎其微。況且,創辦這種企業也不需要什麼人事費用。對個人創業者來說,這可以算是最好的、最簡便的一種方式了。

如上所述,創辦個創業,最重要的是不借助任何人的幫助,完全靠自己,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責任自己堅持的原則。成功,是個人的業績;失敗,也隻是你自己的事,不會給其他人添麻煩。個人創業者,隻有朝著成功全力以赴,才能品嚐到個人創業的妙處。

3.學會診斷創業路上的常見病,這樣你才能使自己更加壯大

根據一般經驗,超過一半的創業個案最終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很多創業者都會有這樣的經曆:創業前認為最艱難的時期是籌備創業的階段,而公司正式運作後,便可鬆懈一下。而創業實踐後,卻發現公司運轉後,各式各樣的問題接踵而至,常常令他們不知所措,跟以前想像差別很大。事實上,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疑難雜症,就像小孩子生病一樣,需要冷靜應對。

企業通常患的“病”,其實可分為融資、客戶來源及產品三大類。

融資——有關企業所麵對的融資問題,各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為創業家提供優惠的貸款,例如香港政府有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計劃,但許多經營者卻放棄了,其原因可能包括不了解該計劃的存在,避免繁瑣的申請程序,或不懂得如何撰寫能贏得貸款的創業計劃書。

客源——如果企業有客源不足的問題,其經營者在該行業所經營的時間應該不長。“不熟不做”的好處,是創業者本身在該行業已建立了人際網絡,在客源方麵會較有保障。

產品——隨著時代的轉變,企業的產品應在市場上要有一個特定的定位,單靠模仿是難以取得成功的。

為了預防企業“生病”,創業者應注意幾個重要因素:

一是風險評估:中小企業在創業前應先進行詳細的市場調查、評估公司或產品的市場定位、針對的顧客對象及預計首年的收入和支出。企業應最少預留應付一年支出的資金。

二是個人網絡:如果創業者有意進軍某個新行業,宜先多結交該行業的朋友,待人際網絡建立起來後再正式開業。此外,工餘時不妨多參加些社交活動,擴展自己的圈子,或許這些新相識就是你將來的顧客。

三是知人善任:無論作為老板的你有多能幹,都不可能一個人做完所有工作。在不同專業範圍內雇用有關的專才,給予他們發揮的空間,才能使各人盡展所長,令公司得到最大的利益。

四是專業知識:創業者最好對所選擇的行業有專業的知識,如有好的人際網絡,更可降低創業初期的風險。若創業者本身並無任何專業知識,則建議他們投資加盟店,因為其固定的經營方式會令創業者較易上手。

五是自身性格:理想的創業者,本身的性格應有冒險精神,不怕失敗,並視問題為工作的動力。老板亦必須是一個成功的領袖,去領導員工發揮所長激勵他們盡力工作。若自己缺乏領導能力,你大可選擇成為自由人或經銷商,這也是創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