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有理說不清時

有時我們有這樣的苦惱,有理但說不清。有理當然急於表白、陳明,以讓真相公諸於眾,以維護正義,主持公道,讓自己得到認可,避免自己被人誤解,也讓自己免受壓抑,保持自己心情舒暢。但你麵對的恰是些不明事理的人,或有意不買你賬的人,這時你說得再多再透,要麼是對牛彈琴,要麼讓對方愈加得意。如果你幹脆沉默不語,反有震動之效。不明事理的人會有所省悟,不買你賬的人,不再敢輕視你。有兩位大學同學,畢業時相約要在未來工作中搞出名堂,爭個高低。幾年後兩人均取得令人振奮的成績,但甲遭嫉妒受壓抑,乙則受到肯定,說自己盡管據理力爭,卻毫無效果,反讓不明實情的人覺得自己狂妄,讓明實情的人更加嫉恨。乙聽後當即點撥:不平處處有,正常不過,多說無用,不如沉默,別人不會把你當傻瓜看待。這樣不僅顯示了你的修養,還會讓對方產生負疚感,如此,也會逐漸把你應得到的送給你。乙的話可算道中了實質,也是他的經驗之談,您或許會從中有所啟迪。

4.在陷入意見孤立時

當一個人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形成了自己的意見,總希望把它傳達出去,讓別人了解它、接受它。但一個群體中各人意見不同,可謂異彩紛呈,你的意見未必能為大多數接受。若是大多數人歡迎的,那麼你可以盡情發揮,完全有這個條件和環境。若你的意見與大多數人的意見相抵觸,正確也好,錯誤也好,深刻也好,膚淺也好,你都會遭到大家的反對和排斥,你再堅持說下去已毫無意義。此時你不如沉默不說。你的意見充滿謬誤,頗為膚淺,本無需多說。你的意見是真知灼見,說了也沒用,待時過境遷,真理自然明朗,你的意見遲早會被人認識和接受。交際中的沉默也是一種藝術,藝術是要求分寸和火候的,不可濫用無度。誠如黑格爾所言:“一切人世間的事物,皆有一定的尺度,超越這尺度,就會招致沉淪和毀滅。”所以如何把握好交際中的沉默也是大有講究的。首先,要切合交際需要。沉默表麵上是消極的交際行為,其實是以退為進的積極的交際行為。沉默不是逃避、忍讓,而是一種策略,目的在於更有效地促進交際。其次要把握好沉默的時機。什麼時候該沉默,什麼時候不該沉默,這是很有講究的。沉默適時恰當,就會產生交際效果,否則無法產生應有效果。比如在意見孤立時,你可先陳說後沉默。在別人激憤時最好一句別沾,免得對方就此發揮沒完沒了。第三要注意把握沉默的時間。積極的沉默不是永久性的,隻是暫時性的。根據交際的需要,它會見好就收,該長則長,該短則短。第四要與發言、舉措等積極的交際行為結合起來。沉默從某種意義上說,應是一種準備和醞釀,是等待時機之舉。應把它理解為一種手段,真正目的還是為了把你的所想發表出來實施出來。

5.和人交往,你的表情和神態十分重要,下列惡劣態度要避免

與人交往時,你的表情和談話時的神態對整個交往過程有著重要的作用。據有關資料分析,各種感官刺激的程度分別是,視覺占87%,聽覺占7%,嗅覺占3.4%,觸覺占1.5%,味覺占1%。不要忘記,在交際中,別人是在用銳利的眼睛來看你、觀察你、分析你,它能透視你的心。

有人認為下列幾點是交際中大部分人公認的惡劣態度,最好能夠避免。

1.就表情而言,應注意的態度,主要有:

①自鳴得意、傲慢、不屑——這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②不穩定——說一些沒有自信心的話,而使聽的人無法信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