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沙克爾頓的精神(36)(1 / 2)

時間一點一點地滴過,27名隊員所在的危機四伏的流冰繼續不停地在南極海向北漂去。

“報告隊長,我發現墾荒島和象島了。”1916年4月7日,也就是出外洋後的第十天。華斯雷船長突然衝沙克爾頓高興地喊道。

果然,他看到在遠處的海平麵上,東邊是墾荒島,西邊是象島。

“流冰保佑,請您幫助我們漂往墾荒島吧!”沙克爾頓暗暗祈禱。

1916年4月8日,流冰果然改向東邊的墾荒島漂去。

“真是謝天謝地!”沙克爾頓悄悄地向流冰合掌。

這時,隻見墾荒島突然聳在藍色的大海之中,隔海望過去,隻見島上白雪皚皚,甚至能夠看到那些裸露著的渾黑的岩石。

“看來天氣確實是變暖和了。”

“噢,真親切!一年都沒看到岩石了!”

大家看到岩石,都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禁不住開始談論起來。

“到底該怎麼登陸呢?”這已經成為擺在眼前的問題,沙克爾頓感到—籌莫展。

下一步該怎麼做?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一個人需要不斷的向自己提問,一個團隊的領導更需要不斷地向自己提問。

1916年4月8日晚,忍耐帳篷周圍的冰由於遇到外洋的大浪,正慢慢地破碎變小,隊員們個人提心吊膽,因為隨時都有被大海吞沒的危險。更別說放艇或是在它上麵走動了。

破碎的浮冰四分五裂,到了4月9日晨,隊員們乘坐的浮冰隻剩下了很小的一塊。

“現在,大家加緊吃早飯,要做好隨時放艇的準備!”沙克爾頓判斷出腳下的浮冰已不能久留,他急忙發出命令。

在危機出現時,決策者應依據掌握的情況,給予適當及時的處理,而不是在事後陷入被動。1984年12月3日清晨,設在印度波帕爾市的聯合碳化公司泄出致命毒氣異氰酸甲酯,大部分住在波帕爾市的居民還在睡眠中,無法及時逃避,因而造成成2000多人死亡。企業負責人安得生立刻從美國直飛印度。然而一到印度,就直接被印度政府逮捕。從美國飛到印度,需10餘小時後才抵達現場,才能決定後續處置措施。在這10餘小時的時間裏,危機已擴散到更為嚴重的程度,甚至轉型成其他的危機。這就是事前沒有用詳的危機管理計劃,事後僅憑一腔熱血處理危機的結果,如果有計劃,依據及時掌握的情報,給予及時的處理,就不至於陷入完全的被動。

大家立即遵照他的指示吃完早飯,並做好了放艇的準備。

下午1點,在破裂的流冰與流冰之間突然出現了能夠劃艇的航道。

有時,隻要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才發現實現救急的機會。

老子雲:“禍兮福所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這句話辯證地闡明了危機本質的雙重屬性。危機本質就在於它的危險性與機會性同在。史蒂文·芬克(Steven Fink)在《危機管理》(CrisisManagement)一書:“中國人早在幾百年前就領會了這一思想。在漢語中,組成危機的兩個字分別表示危險和機會”。

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或企業家不但要善於應對危機,化險為夷;還要能在危機中尋求商機,趁“危”奪“機”。

誰也不希望麵對危機、遭遇危機,但災難的降臨是不可避免的。回避不足取,惟一的辦法是想辦法渡危機、捕商機。隻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能做強做大,達到永續經營。

“現在立即放艇!”沙克爾頓開始下令。

隊員們七手八腳就把三隻小艇卸到了海麵上,隨後把帳篷和糧食急忙扔進艇後就跳了下去。

大家冒著被撞毀擠沉的危險,小心地穿過流冰與流冰之間狹長、彎曲的航道,向寬闊的海麵劃去。

成功之道往往就像這流冰之間的冰縫一樣狹窄,漫長,彎曲,我們必須步步小心,時時掌握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