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
“聽您安排!”
“總之,能達到目的就行。”
內心極度悲傷的沙克爾頓,從不會流露自己的悲觀的情緒,而他做起事來,總是積極進取。可以想像,當時他的內心是進行著多麼劇烈的關於悲觀與樂觀的鬥爭。他總是讓樂觀的情緒獲勝,總是用積極的行動代替悲觀的觀望,他的積極的方案總能夠獲取大家的支持。
隊員們早已過厭了帳篷裏這種單調的生活,所以他們對沙克爾頓的提議非常高興,所以就一致表示讚同。
12月20日,沙克爾頓同副隊長懷爾德、向導科林三人乘狗爬犁向西行駛20公裏,登上那裏的—座小冰山觀察流冰狀況。結果,發現凹凸不平的老流冰群中間有一條寬約一兩公裏的細長、平坦的新冰,一眼望不到頭。
在正式的行動之前,先調查周圍的情況非常重要。有利於判斷計劃是否可行。有利於現在資源的最大程度的優化利用。
“行,沒問題。”沙克爾頓激動得高喊一聲,返回帳篷對隊員們說:“情況很好,可以馬上出發。明天做一天出發準備。我們決定22日提前過25日的聖誕節,好好休息一下。23日早晨我們就出發。”隊員們看到出發的希望,熱情澎湃,高興地做著出發的準備工作。
12月22日,他們做了所有能夠做到的好吃的飯菜,來歡快地慶祝這個聖誕節。
在這個危機四伏的時候,他還忘不了組織大家過聖誕節。這種表麵上看起來並不重要的事情,意義卻非同尋常,這能夠使大家情緒穩定,以暫時的快樂緩解許久以後的緊張。
危機中我們實際上在兩條線上作戰,對外和對內,或者說前方和後方。許多時候,我們隻注重對外應付危機,而忽視了自身和內部問題。實際上,鞏固後方非常重要。要戰勝危機,首先要求自信和內部團結。
12月23日早晨4點他們就開始出發了。隊員們先把三隻救生艇拉出一公裏遠,然後再返回來拉狗爬犁。由於冰麵上的雪已經融化,雪橇不易滑過,再加上冰層薄很危險,他們每走一段都不得不試探一下路,所以走了一天也才前進了一公裏。
從12月24日開始,他們改變了方式,讓狗爬犁隊先行探路,勘察哪些道路能經得起沉重的救生艇。這樣,一天過完他們也才能走一公裏半到兩公裏的路。就以這樣的速度,他們離開大洋帳篷已有一周時間了,也就是到12月30日,他們向西才前進了12公裏。
“照這樣下去,走到坡雷島最少也需耗費三百天的時間。”沙克爾頓看到最近幾天行程的情況,不免有些失望。隊員們拉的雪橇本身就很沉重,走在危險的冰麵上,他們又感到很緊張,可以說每走一步都是提心吊膽地,所以幾天下來,隊員們都感到身心極度疲勞。本來大洋帳篷裏儲存的糧食足夠六個月吃的,但是雪橇上隻裝來三個月的,他們必將麵臨食物短缺的困難,可以說安全抵達坡雷島的希望也已經破滅。
“怎麼辦呢?”
向前走,已沒有抵達坡雷島的希望,住下來不往前走更沒有抵達的希望。作為探險隊的一隊之長,沙克爾頓肩負著讓27名隊員安全返回本國的重任,每想到此他就焦急得夜不能寐。
但是沙克爾頓知道自己還有鼓勵隊員的責任,第二天早晨,他就提起精神走在狗爬犁隊的前麵,為整個隊伍帶路。不一會兒,前方的流冰就橫三豎四地阻擋他們前進的道路,可以說此時他們已是寸步難行。
“這可怎麼辦?”
沙克爾頓沉思片刻,決定找懷爾德副隊長商量,想聽聽他的意見。
“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暫時支起帳篷,耐心地等待時機吧。”懷爾德副隊長提議道。
隊員們隻好倒退一公裏,找了一塊堅實的流冰,第二次搭起帳篷村。根據當時他們的處境,沙克爾頓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忍耐帳篷”。
成功往往是辛酸的集合,渴望能夠成功的人都必須要做好痛苦的準備。征服危機的道路是漫長的,耐力與時間甚至比力量與激情更為重要。成功者要有麵對失敗坦然的心態,任何高明的成功者總有失算的時候,而對失敗,有沒有勇氣麵對,也許正是成功者與一般人的區別所在。在欲進不能,欲退不可的困境中,最需要的是忍耐和順從的精神。
許多時候,麵臨不可抗拒的困難和危機,當我們無法征服它時,暫時停下來,保持忍耐,順應現實,往往就是最高明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