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然,獵捕也並非一項小工作,畢竟我們要解決27名隊員、49條狗的食物,要保證這些食物的供給,每天至少要捕到一隻海豹。”
光有長遠的目標還不行,將要將總目標分解為可執行的明確的階段性目標,明確階段性的任務。
“可是,現在海豹還不是很多,要求每天都能打一隻海豹也是不現實的,那麼我們隻好獵捕企鵝作為它的補充。總之,每天必須弄到相當於一隻海豹的肉。”
“明白了。”華斯雷船長回答。
“這個時候出來活動的海豹還不多。就是有了,它的周圍—定還會有逆戟鯨在盯著呢。所以在獵捕時—定要小心,不然就會喪命的。所以,我想打海豹是—項冒生命危險的工作,我們當然要勇敢地去打。可是……”
打海豹即要小心,又要勇敢。其實,做其他任何事情,何嚐不是如此。我們即不能小心過度,以至於不敢行動,也不能毫無防犯,結果遭受到本可避免的損失。打海豹這件小事,其實已經蘊含了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最偉大,最深刻的哲理。
“可是什麼?”
“海豹當然要打,可是,堅忍號上不是還有許多糧食嗎?為什麼不把它們拿過來作為現在的食物呢?”華斯雷船長提醒道。
“是的,我正在考慮這個問題;所以,從明天開始,一部分隊員可以牽狗爬犁把它拉過來。”沙克爾頓回答。“但是,堅忍號已沉到甲板部,頂多剩有兩三個月的糧食能夠利用。”
“難道有兩三個月的糧食還不夠嗎?”
“我準備把它全都裝到艇上。因為,我們的艇不知要在海上漂流幾個月……”
“明白了。”華斯雷船長恍然大悟,深深地點了點頭。
糧食不易腐敗,易於儲存和運輸,自然需要放在後麵消費。把糧食留在最後,權當沒有糧食,當前的問題通過新的辦法來解決。這是一種深謀遠慮。沒有遠慮,必有近憂,一個領導者總是需要具備更長遠的眼光。
次日,隊員們就開始分成兩班,一班去打海豹,另一班去堅忍號運糧食。海豹班共分成四組,向四麵八方搜索。打到以後,就揮動著綁在長杆頭上的圍巾,向大洋帳篷發信號。接到信號後,牽狗爬犁的隊員就把它拉回來。這樣,總算能保證一天打到一隻海豹。運糧班在堅忍號船艙正上方的甲板上打了個洞,一包一包地把糧食鉤上來,再用狗爬犁運往大洋帳篷。這樣,如沙克爾頓所說,儲備了三個月的糧食。
計劃是克服危機的重要基石,是處理的方案與步驟。準備妥當就有能力麵對危機的挑戰。—項針對美國《財富》雜誌列名為前500強企業所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具備危機管理計劃的公司比,避免危機的機會更大,危機曆時與後遺症較短;沒有危機應變計劃的公司,其危機的後遺症要比具有計劃的公司多出2.5倍。企業危機小者關乎員工個人的失業、家庭的福祉;大者甚至牽涉到社會的安定、國家的經濟安全。所以企業有無周詳的危機管理計劃,已是眾所關注的議題與趨勢。
現在,他們隻好等著能把艇放到海麵劃走的那一天了。可是,這一天總是遲遲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