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沙克爾頓的精神(18)(1 / 1)

從1914年11月初,“堅忍號”在南太平洋的驚濤駭浪中漂蕩了一個多月,最終平安地到達了南喬治亞島的哈斯比克港。哈斯比克港是南喬治亞島東岸的一個小港,是捕鯨船的基地。堅忍號在這裏可以得到補充給養和探險裝備。

南喬治亞島位於南美洲大陸與南極大陸之間,是英國屬地,距離威德爾海較遠,。這個島長150公裏,寬40公裏,一年365天,每天都在厚厚的冰層下覆蓋著。

當時無線電還不發達,島上沒有無線電台,信號較弱,堅忍號船上除了裝著一部原始的無線電收報機,再沒有其他通訊設備,所以它接收信息的範圍就非常有限,如果想向外界發出消息更是不可能的。這種情況就決定了堅忍號在以後的冰上漂流期間,根本無法與外界取得聯係,一旦發生意外,也就不可能有船隻來營救他們。

信息顯然非常麼重要。在信息手段日益發達的今天,問題已經不再是信息傳達的技術手段,而是信息傳達得是否及時、有效,而這完全取決於人的因素。

為了把危險因素降到最低,沙克爾頓決定在這裏向捕鯨船的船長們詳細打聽一下威德爾海的流冰情況。為了詢問情況,沙克爾頓把港內捕鯨船的船長們都邀到堅忍號上,來共進晚餐。

傾聽可以及時發現重要的信息和問題。一位擅長傾聽人,可以從別人那裏獲得信息並對此進行思考。別人的意見是自己做決定的重要信息,收集這些信息搞清楚別人的心理和想法。有效準確的傾聽信息,將直接影響自己決定和工作成效,並由此影響自己的業績。

開始,這些捕鯨船的船長一聽沙克爾頓競有從威德爾海登陸南極的想法,都感到他的想法真是太幼稚,紛紛真誠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我覺得你們應該立即終止這種魯莽冒險的事,我說的不是壞話。”

“威德爾海是進不去的。那裏鯨魚成群結隊,如果能進去,我們早就進去了。船進去,就會被吞沒到冰海底下。”

“堅忍號雖然是最新式的探險隊,但也不可能戰勝威德爾海的冰。”

……

船長們這樣七嘴八舌地議論著,都是勸阻沙克爾頓不要到威德爾海冒險為好。可是,從沙克爾頓的談話中,明顯地感覺到沙克爾頓的決心比冰還堅,沙克爾頓的熱情足能夠融化那千年冰雪。這些船長們不得不折服,隻好詳盡地談了各自所知的各種情況,他們也是發自內心地想盡自己的努力幫助這個探險家少遇一些麻煩,少擔一些風險。他們告訴沙克爾頓威德爾海的冰是從哪個方向流過來的;怎樣才能戰勝流冰;冰由季節的變化而產生的變化;怎樣根據天色判斷水平線那邊海上的冰情,等等。

任何異乎尋常的冒險行動,總會招來各種各樣的勸阻。是否行動,完全取決於自己的信心和準備是否充分。當你向大家表現出不可動搖的信心時,大家就會改變勸阻的態度,轉而向你獻言獻策。

鬆下幸之助認為,一個優秀的經營者必須具備迎難而上的品質。他說:“在被稱為‘動蕩不定時代’的今日,的確不容易預測將來的趨勢。因此經營困難當然較多。但嚴格說來,這種困難不僅現在才有,過去有過,將來也會每天都存在。

困難越多,社會越動蕩,才越能讓有雄心、有誌氣的人覺得有意義。……沒有這種雄心或誌氣的人,在麵對逆境時會動搖、迷茫,而被時代淘汰。如果經營者如此,他所主持的公司,必然不會成功。”

堅忍號在哈斯比克灣又停泊了一個多月,煤艙裏裝滿了戰勝冰海必需的煤,又買了許多糧食和衣服,他們已經作好準備,真是遇到不測,他們就決定在冰上越冬。在這期間,隊員們漫長航海的疲勞也得到了完全的恢複。

堅忍號在南喬治亞島逗留了一個月。接著開始向南方的威德爾海進發。

就在出發的頭天晚上,沙克爾頓站在堅忍號的甲板上,望著玫瑰色的美麗天空和大海,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他感到天空中那絢麗的晚霞,仿佛預示者橫貫南極大陸的輝煌前景。

沙克爾頓雖然小心地向那些捕鯨船的船長打聽了一些威德爾海的情況,但是,他並沒有被他們的忠告嚇倒。不過,英勇過人的沙克爾頓並不是一個冒失鬼,他非常小心、細心。他已經預測到了最危險的可能,並為此做好了準備。他的準備終於沒有白做,這使得他們最後能夠逃生。當麵臨的必須做的事情充滿危險時,不但要有膽量,而且要做好細心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