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斯科特為什麼輸給了阿蒙森?(3)(1 / 1)

一想到將成為第一批到達北極的人,怎能不令人激動呢!啟航的日子一天天臨近,大家的心情也越來越不平靜。

正當他們計劃駕駛“前進”號離開挪威,經由合恩角和白令海峽前往北極點時,—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真糟糕!有人趕在我們前麵了!” 一個水手手中揮動著一張報紙,神色慌張地邊跑邊喊,他快步跳上甲板,將報紙遞給了阿蒙森,指著一條醒目的大字標題給他看:

“1909年4月6日,美國海軍上將羅伯特·彼利到達北極。”

“怎麼會有這樣的事?羅伯特·彼利裏趕到我前頭了!”阿蒙森頓時覺得好像是挨了當頭一棒,眼前一黑,報紙從手中掉落下來。

當他和同伴們拖著沉重的步子走上街頭。隻聽得到處都是一片賣報聲,他們喊著同樣的新聞:

“美國人羅伯特·彼利裏發現了北極!”

這一聲聲的叫喊,如同萬箭攢心,讓他感到心痛不已。曾經經曆過無數次艱險的阿蒙森,一貫都是那樣鎮定從容,堅決果斷,可今天他卻分明感到自己一反常態,六神無主,不知所措。

“上帝!我簡直無法相信!” 阿蒙森想道,“難道4年的辛苦就這樣付諸東流?!”

計劃趕不上變化,無論我們的目標多麼偉大,我們的計劃多麼周密,在行動之前和行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意外的情況。

探險是阿蒙森最喜愛的事業,他絕不肯輕易放棄。

阿蒙森竭力抑製著自己心情的混亂和不安,努力使自己保持冷靜,內心有一種聲音告訴自己:你必須重新思考今後的打算!

突然間,所有公眾對北極的興趣消逝了。同樣,他們也不再給予阿蒙森去進行北極環球航行所需的支持。阿蒙森認為這次航海需用4至5年,科學成果將是巨大的。他對到達北極極點這方麵不大在乎。但這是獲得公眾的支持和資金的一個必要的目標。現在他沒有足夠的錢可以啟程。

然而他有一隻船和足夠維持兩年的資金。於是他又有一個想法。可以先去南極呀,既然沙克爾頓去南極才用了一年半的時間;他阿蒙森應該能夠在這時間內到達南極極點。如果他做到了這一步,他就容易地取得更多的資金來用在北極的旅遊探險。

南極點還沒有被沙克爾頓征服,為什麼不能調轉船頭,去南極呢?他這樣想著,想著,不知所措的心情漸漸變得光亮起來,他感到,自己的心中又升起了一輪新的太陽。

在向北極航行的途中,羅德·阿蒙森突然決定前往南極。因為他認為,比起考察已經被開發的土地,成為首先到達南極的人更“酷”。

如果我們的目標正確而富有意義,我們當然需要執著,如果我們感到自己偉大的目標已經不複存在,那也不必為此怨天尤人,換一種思維方式,也許,我們立即就能夠找到新的更有意義的目標。

可是,阿蒙森馬上意識到自己高興得太早了。他突然想起了英國著名探險家斯科特宣稱自己要第二次去南極的消息,心中又不免猶豫起來。

斯科特曾經在1902年底帶領探險隊向南極極點衝擊,雖然他隻走了一半路程,隻到達南緯82°17"的地方,就因為精疲力竭不得不返回營地。但這一次探險無疑使斯科特船長掌握了更多的經驗,和一個熟悉情況的對手競爭,究竟有多大的取勝把握呢?

無疑,斯科特將是個勁敵,不過,一向不服輸的阿蒙森決不會為此而退縮?他決心與斯科特來一次競賽,與斯科特一試高下!看看到底鹿死誰手。

於是,一場沒有正鋒的競爭悄無聲息地展開了。

許多時候,我們必須與表麵看來更有實力的對手展開競爭,如果我們在競爭之前已經被對手嚇倒,我們注定沒有取勝的機會。如果我們相信自己,充分準備,我們就增加了勝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