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多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朋友多了路好走。可是如何跟別人成為好朋友呢?一個出口就能氣死人的女人怎能獲得別人的友情呢?所以說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獲得更多的朋友,隻有會說話的女人才可以輕易獲得更多的朋友,才可以擁有更廣的人脈關係。
不可否認在每個人的內心裏都有一個特殊的區域,這個特殊的領域人們不希望被打開,渴望保持自我,不願意接觸陌生的麵孔,不願意去關心別人會怎麼想,不願意按照別人的意思做事,更不願意別人插手,這個區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裏最純淨的地方。這個地方之所以純淨就是因為它的排他性,可是處身繁瑣複雜的社會,誰又能保持住這種理想的純淨之地呢?
在社會壓力、生存壓力、工作壓力等等我們可能會麵臨的壓力之下,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保持躲到自己內心純淨的地方一個人發呆,而應該學會和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去打交道,因為在21世紀裏人脈就是財脈,多一個朋友多一條發財的路子,認識的人越多越廣那麼我們獲得成功的幾率越大。
趙小娟是一個熱情大方的女孩,她平時特別注重和周圍的人處關係,就連她們家邊上賣菜的大媽都是她的好朋友,所以她買菜的時候價格一般都會比別人優惠。
以前她是一家國企的普通員工,在工作中她常常幫同事們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有時候還主動從自己家帶一些自己做的菜給同事們加餐,所以同事們都把她當很好的朋友對待。後來公司私有化了,公司要裁員,由於她隻有初中學曆,所以就成了第一批下崗的人。
下崗以後她沒事就經常到處走走,還和以前的同事保持著一些聯係,有一次趙小娟在閑逛的時候遇到了以前的同事小張,於是她就主動地上前打招呼問候近況,小張見她天天閑著沒事做,就介紹她到自己一個朋友的公司去工作,於是,趙小娟又十分輕鬆地通過朋友關係得到了一份工作。
由此看來有時候靠嘴說也能為自己的發展尋找到一些捷徑。因此,在現代社會我們不能努力去做一個獨行俠,而應該像趙小娟那樣積極地尋求更多的朋友。
可是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認識不到這個現狀,特別是女人,她們依然抱自己“冷美人”的稱呼自我憐惜,依然會在馬路上見到熟人裝作不認識,或是幹脆視而不見、置之不理,有時甚至有熱心的鄰居或是同事們主動向她們示好,她們都會給人一副冷冰冰的表情拒人於千裏之外。如果你依然是這種人,那麼你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過得越來越有滋味。
因為人需要交流,隻有通過交流我們才可以認識更多的新朋友,才可以讓更多的人有認識我們的機會,如果在工作中,當你遇到一名新的同事時,你不知道怎麼跟他打招呼,於是就裝作沒有看見,繼續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那麼當這位新同事很快爬到你的頭上,做了你的上司時,你千萬不要感到驚訝。
在朋友聚會上,如果你總是喜歡呆在角落裏,那麼當聚會結束時估計依然沒有幾個人會注意到你,更不會有多少人會記住你,要知道有時候不自己主動站出來向大家問好,向大家推薦自己,別人哪有時間去主動認識你呢?當然別有用心的人除外。
不過一個懂得主動向別人示好的人並不一定就能贏得別人的友情,因為語言是一種很玄的東西,說得好就能讓人心花怒放,說不好就會讓人心煩意亂,甚至痛苦萬分。
曾經看過這麼一個經典的小故事,講的是患者看病:有一個患者為了找到最好的醫生解除自己的病痛,不惜負債累累,跋山涉水從鄉下來到一個大城市看病。
到了醫院患者毫不吝嗇地掛了一個專家號,輪到他看病時,這位患者小心翼翼地把病例遞給專家看,專家一看病例,又看了看檢查報告,然後說了四句話:
第一句:“你來晚了。”
第二句:“沒治了。”
第三句:“回家吧。”
說到這時患者有些受不了,急忙哀求專家:“專家,您可是專家呀,求您千萬要救救我呀,求您了!”
專家依然麵無表情,然後說出了第四句話:“你早幹什麼去了?”
聽了這話那位患者直接站不起來了,結果沒出了醫院大門就一命嗚呼了。
語言就是有這樣的魅力,會說話的人能妙“口”回春,不會說話的人則可能四句話就把人說死。所以隻有會說話、口才好的人才可以輕鬆地獲得別人的友情,才可以通過語言有效地拓展自己的人脈關係,而那些不會說話的人,在沒有學會怎麼把話說得讓人更容易接受之前最好先閉上嘴巴。
因為在人們的交流中往往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有時候兩個人三句話說不到一起就可以動起手來,相反“好言一句三冬暖”,隻有會說話的女人才可以獲得更多的朋友,贏得更廣的人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