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篇(1)(1 / 3)

一、沒空讀書?再忙也可以一年讀上百本書

從前慢,我讀大學時,沒電視沒網絡,大家業餘時間都隻好看書,先是金庸、古龍、瓊瑤、席慕蓉,然後三毛、沈從文、張愛玲、王小波、村上春樹,一個個、一本本,都到碗裏來。

如今快,人們忙上班,忙加班,忙帶娃,忙聚會,忙旅行,忙到一年看不了十本書。好不容易翻本書,又常常覺得現在的書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對生活、工作沒啥幫助,看書的時間和買書的金錢都打了水漂,不如工作或聚會來得實在。

但讀過書的人,特別是讀過好書的人,內心深處總覺得看書是件快樂而且重要的事。總之,讀書成了一件糾結的事,我看很多人彌補這糾結的方式就是趕著網店大促銷買一堆書,然後就那麼堆在家裏。

我想告訴大家,其實你該工作就工作,該玩耍就玩耍,每年照樣可以讀上百本書。

事實勝於雄辯。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厲害的前蘇聯大叔柳比歇夫。柳比歇夫是生物學家,一生出版了70多部學術著作,探討科學史、農業、遺傳學、植物保護、哲學、昆蟲學、動物學、進化論、無神論。此外,他還寫過回憶錄,追憶許多科學家,以及談自己一生的各個階段。

在所謂的業餘時間,作為“休息”,他研究跳蚤的分類。僅僅是到1955年他就收集到35箱跳蚤標本,共13000隻,他對其中5000隻公跳蚤做了切片,這個工作量和成果已經足以讓普通人驚歎了。

他一年還有大量的通信,比如在1969年,他收到419封信,回複了283封信,發出69件印刷品。他回複的信件中大部分都是認真的長信,而且內容題材無比廣泛、文筆引經據典——這是因為他大量地讀書。

他能夠讀但丁的原著,背誦但丁的原文。他能夠憑記憶援引李維、塞涅卡、柏拉圖的話。他也熟悉雨果、席勒和歌德,俄羅斯文學更不在話下。他還看很多曆史和哲學書,例如康德的三卷《純粹理性批判》。他對讀過的大部分學術著作都做了摘要,有的還做了分析研究。

再舉秋葉大叔(其實就是作者我啦)的例子。我是一個工作模式接近柳比歇夫的人。曬曬我2014年11月底一周的行程和一些重要的工作吧。在這一周,我幾乎是把上海-武漢的Z25/27火車當的士打。

11月23日:深圳內訓,晚上見某上市公司朋友。

11月24日:深圳內訓,晚上飛回武漢。

11月25日:武漢六節課,晚上乘臥鋪去上海。

11月26日:上海內訓,晚上去上海外國語大學做講座,乘臥鋪回武漢。

11月27日:武漢六節課,晚上乘臥鋪去上海。

11月28日:上海內訓,晚上和朋友聚餐,乘臥鋪回武漢。

11月29日:和武漢朋友約會,去學校講兩節課。

11月30日:在武漢商貿職業學院做講座,晚上帶學生團隊參觀華中科技大學“Dian”團隊並列席例會。

除此之外,我還:

寫了兩篇“秋葉PPT”的微信原創文章;

看了電影《地心引力》;接待弟弟全家一次;

每天在微信“秋夜青語”答疑至少2個小時,多的話需要4個小時,我回複了25封QQ郵件,12封Gmail郵件,微博回複94條私信;落實了朋友演出的50張贈票派送工作;落實了去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武漢工程大學郵電學院、上海海洋大學、長沙理工學院、華科文華學院的講座行程和往返訂票;落實了年底學生創業團隊報銷所需的票據和團隊一周活動安排;落實了華中科技大學“Dian”團隊參觀訪談預約;落實了團省委新媒體調研表統計工作;落實了微博粉絲通運營的策略和合作人選;落實了微信“秋夜青語”的小助手,並指導他們開始工作;落實了網易雲課堂的周五內部付費會員在線講座人選;為網易雲課堂付費課程策劃“雙十二”推廣方案;寫了對網易雲課堂付費課程功能的改進意見;我還通過QQ和微信,和至少30人有一次就各種問題較為完整的對話,至於其他的聊天,就不統計了;我發布了20多條原創微博,轉發了100多條微博,用小號一一點評了40多個學生在微博上提交的PPT作業;我還無恥地偷空玩了好多次打飛機遊戲,但由於疲勞,狀態不好,最高分隻有400多萬。

那麼,這一周我讀書了嗎?當然,我在火車上閱讀了三本書——我喜歡讀書,現在一年至少會看100本書,很多書讀完我覺得有收獲,會寫各種讀書心得,今天你們看到的這本書,就是我這兩年讀書心得的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