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我們一起才是煎餅俠(5)(1 / 3)

醉。當天的拍攝地點是在一家火鍋店,基本相當於被我們包場,時間還是下半夜。這場戲的大致內容是講影片中核心團隊的五名成員在經曆一場大捷後心情甚佳,聚眾暢飲。不劃拳不敲桌,我們喝酒的口令隻是Action和Ka,但你架不住台詞多景別碎,所以即便很順利地完成導演要求,我們也是好幾瓶下肚了,而且還是急酒,加上一盤接一盤的牛羊肉,在某一瞬間我真覺得我們不是在拍電影了,更像是店慶請來的托兒。如果沒記錯,我在這場戲裏的台詞應該是最多,情感也是最豐富的,所以整個過程我都保持在一個亢奮狀態,加上酒精的刺激,我自認為那是自己開機以來演得最寫實的一次,包括那些不著調的水詞兒,我都是一遍一個樣。

當時有一個鏡頭我印象比較深刻,那個鏡頭需要我起身給姍姐敬酒,向姍姐誠懇致歉。說實話,有多醉還真沒覺得,但起身後真是各種晃,以至於負責跟焦點的攝助已經被我晃成散光。而在台詞方麵,也完全看不出來我是在致歉,那語氣基本上就快要跟姍姐拜把子了,所以導演在監視器前一邊狂笑一邊罵我:“你給我好好的!站穩了說話!誠懇點!”我當時真想走過去敬導演一杯,你隨意,我幹了!

泡、砸、燒、醉,我隻能用有限的篇幅來盡量還原一些即視感。一部電影一千多個鏡頭,讓我回味哪段都會如數家珍。所以演戲在我看來,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去扮演一個人,這個人為角色醞釀了無數種情緒,演練了無數種套路,做出了無數種犧牲,也親身見證了一部大電影的誕生,親曆了無數種滋味。

拍電影這一筆可能是起也可能是止,作為一個路人,我不會去淡然其外,也不會去止步在此,就希望在電影上映的時候,能在膠片另一端倒映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感謝導演,感謝編劇,路人上道兒了。

《煎餅俠》的美術設計

傅英彰(《煎餅俠》美術指導)

《煎餅俠》注定是一部令人振奮的電影,從導演到每個工作人員,大家的活力、激情、努力,鑄就了這部與眾不同的爆笑喜劇。現在想想當時為之奮戰的那些個夜夜夜夜,還是會有些激動呢。

在我的印象裏導演是一個活力四射的喜劇演員,但第一次見他的時候,他的沉穩、優雅、彬彬有禮還是顛覆了我之前的認知。簡短的寒暄過後,他的開場白著實讓我為之一振,“我想拍一部關於超級英雄的電影。”WOW,作為80後看著歐美日動漫長大的電影工作者,拍一部這樣的電影是一直以來的夢想哪。我像話癆一樣說了好多對這種類型電影的看法,他也很有耐心地聽我講完,“那麼,我們一起努力吧!”OK,開練!

上來的第一件任務自然是煎餅俠的造型。我和導演仔細研究了漫威和DC的各種英雄造型,又結合煎餅俠人物定位需接地氣的特點,選擇了用最鮮明的黃紅綠三色做構成。人物主體為黃色連體衣,這樣在打戲部分動作會更舒展流暢;綠色的短褲和線條做陪襯,走線勾勒出人物健壯的身材;紅色的鬥篷是英雄的標配,也為耍帥之用。這樣的配色在提高辨識率的同時,你也可以認為黃色代表煎餅和薄脆,綠色代表香菜和蔥花,要不要刷辣醬?

造型有了,那麼煎餅俠該用什麼樣的兵器呢?畢竟是煎餅攤出身,招式也還是應該還原工作流程吧。射蛋液負責濕身,噴辣醬負責封眼,定乾坤就在最後一攤。再配上每次出場的“煎”字LOGO,一派翻滾在滾燙鐵鐺上黑暗料理的陣仗!蝦兵蟹將們皆為之傾倒,屢屢繳械投降。那麼問題來了,見招拆招的終極大BOSS應該不會被這種攤煎餅的伎倆打倒吧,煎餅俠還是得需要最終製敵的武器。在刀槍戟斧,乃至做煎餅的鏟子推子種種神器中遊移之後,最終定稿:大寶劍!這是一把神奇的寶劍!哦,不,確切地說是兩把。他可以一分為二,合體時是把雙刃劍,關鍵的時候還能當盾牌用!(P.s.導演,您受委屈了,合體後單手拿實在是太沉了!)分體後可以以一擋百,招招致命。由於對陣大BOSS的倉庫場景光線太暗,為了增加炫果,我在大寶劍上安裝了冷光燈帶組成“煎”字LOGO,意在揮舞時向Star Wars中的lightsaber致敬,代價就是每場打戲下來都得解決一下打鬥過後電路接觸不良的問題。